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閱之有感》
偶伴孤云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
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fēng)。
【注釋】
(1)此詩當(dāng)寫于作者晚年,南宋亡國之后,他借住山里,看到山里人家的糊窗紙是故朝一封重要的軍防建議書,很有感觸,便寫下了此詩。故朝:過去的朝代,此指南宋。山窗:山居人家的窗戶。封事:臣子給皇帝的奏章,為了保密,加蓋封印,故稱封事,此即指詩中的“防秋疏”。閱之:作者看了它(即奏章的文稿)。
(2)“偶伴”句:亡國之后,四處漂泊,偶然來到嶺東借宿,閑散無聊,與孤云為伴。
(3)四山:周圍的山。地爐:用來烤火取暖,置于地上的火爐。
(4)一紙:一幅一張。防秋疏:防止和抵抗異族秋季侵掠的奏章。我國古代,每逢秋高氣爽、草黃馬肥的時(shí)候,北方游牧貴族往往乘機(jī)南侵掠奪。為此,每到秋天,朝廷上下就必須籌劃方案加強(qiáng)防衛(wèi)。這就是歷朝沿稱的“防秋”。就這方面的內(nèi)容,以奏章形式寫給皇帝的報(bào)告和建議,就叫“防秋疏”。
(5)障:遮擋。北風(fēng):暗喻從北方襲來的蒙古貴族侵略者。
【賞析心得】
這首小詩,以極其沉痛的心情,追索出了南宋滅亡的原因。
“偶伴孤云宿嶺東,四山欲雪地爐紅。”詩的前半段是寫景,亡國遺民四處漂泊。故朝消亡多年了,一個(gè)冬天偶然的機(jī)會(huì),作者借宿嶺東山中,孤獨(dú)凄涼,只有與同樣孤獨(dú)的云做伴。四周的山彤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雪了,山里人家已將地爐燒得通紅。“何人一紙防秋疏,卻與山窗障北風(fēng)。”屋外天昏地暗、屋內(nèi)爐火通紅。作者借宿取暖之際,猛然間看見地爐火光映照窗戶,發(fā)現(xiàn)山人預(yù)防天寒的新糊窗紙,乃是已亡南宋朝封的一份奏章,名曰“防秋疏”。這一下,勾起了本已心如死灰作者的無窮感慨。南宋始末、延連近一百五十年,無論是抗金,還是抗元,廣大人民都有恢復(fù)國土的強(qiáng)烈愿望和強(qiáng)大力量。然而,在趙家天子祖?zhèn)鬈浌遣〉闹鲗?dǎo)下,主戰(zhàn)派在朝廷中總不得勢(shì),導(dǎo)致先敗于金,后敗于元,先失中原,后失江南,最后徹底完蛋。年邁的作者,面對(duì)“障北風(fēng)”與“防秋疏”,看見故朝的奏章紙正在發(fā)揮作用,極力地抵擋屋外呼呼吼叫的凜然北風(fēng),不禁百感交集。他想,如果對(duì)敵自稱“臣妾”的太后謝道清等最高統(tǒng)治者,能夠像廢了的“防秋疏”那樣“紙堅(jiān)強(qiáng)”,大好江山也不至于失得那么快,丟得那么慘!
上一篇:白居易《勤政樓西老柳》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杜牧《山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