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
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春風無限瀟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注釋】
(1)酬:酬答、和韻。《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酬答他一首見寄的詩。侍御:官名,殿中侍御史或監察御史的簡稱。象縣:唐朝嶺南道柳州象縣,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象縣。
(2)破額山:未詳。疑在今廣西柳州東北鹿寨縣柳江沿岸。但今湖北黃梅有此山名,聯系曹侍御從黃梅縣坐船而來,曾駐于碧玉流中,從柳州象縣而想“破額山前”,所以說“遙駐”也是有可能的。
(3)騷人:通常指詩人。此指曹侍御。木蘭舟:“木蘭”,樹名,落葉喬木,俗稱紫玉蘭。木蘭舟,是形容舟的名貴,并非實指。
(4)春風:借比曹侍御的詩。瀟湘:水名,在今湖南省,瀟湘為省內兩條河流,一向被譽為風景美麗的地方。一般也以瀟湘代表南方。柳宗元《愚溪詩序》:“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即表示被貶于南方。瀟湘意:比喻來詩(指賈侍御詩)有無限的盛情厚意和優美動聽的辭采。
(5)花:為多年生水草,有花、白色。因花散發出芳香,古人慣用來貽贈朋友。這里借用為回敬的詩作。“不自由”:意為不可能、辦不到,與現在語“不自由”不能作同樣解釋。但又有某些微妙的相通。此處“欲采花”詩意,始見南朝詩人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
【賞析心得】
這是詩人任柳州刺史五年,生命最后時光中的作品,為一首頗負盛名的小詩,它集中反映了柳詩的風格:清剛獨造、澹蕩多姿、微婉多諷、余味無窮。古人將其推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佼佼者。
這首詩的起因,可能是朝中官員曹侍御南下,懷念“萬死投荒”,貶謫柳州的友人柳宗元,要從湖北黃梅縣坐船,到謫居地柳州來看望自己,作者欣喜萬分。不料,友人經過瀟湘之水來到柳江,卻因中途阻礙,相近不能相見,何其遺憾!由于地處偏僻,中途阻隔,友人只能在“木蘭舟”上“遙駐”而不能實地訪問,而宗元也只能眼望“破額山前碧玉流”而無奈興嘆,雙方只能以詩唱和酬答,表達相互的問候和致謝。同時而不能同空,相近想念卻難見面,這真是古人友情傳遞的無限缺憾!
“破額山前碧玉流”,詩一開頭,意境優美,氣勢非凡。破額山前的柳江清澈見底,河水像碧玉一樣流過柳州和象縣,作者站在柳江邊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向在同一條江下游,相距并不太遠的朝中來客和友人的詩作問候,致以詩作答謝。“騷人遙駐木蘭舟”,作者稱曹侍御為“騷人”,所乘之船為名貴的“木蘭舟”,但因阻隔,再好的船、再深的情,也只能遙駐其上,寄詩問候了。“春風無限瀟湘意”,同江而不得相逢,慰問只能以詩表達。這本是令人遺憾萬分的事情,但作者卻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將友人的寄詩慰問,比喻溫暖春風送來無限情意。緊接著,詩人再運用其非凡詩力,澹蕩多姿地展開:這無限情意蘊藏在瀟湘兩江的碧玉流中,滿載著特殊的“瀟湘意”。“無限瀟湘意”是什么呢?誰也說不清楚,但誰都知道其中的含意。詩句充滿迷離朦朧、韻味無窮!也許作者與曹侍御兩人之間心知肚明,別人就只能是憑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了。在此,筆者只能講講個人粗淺的體會。第一層意思,恐怕是作者將自己的身世與千年以前的屈原聯系起來了。早在十多年前的永貞元年(805),作者在永州司馬任上,便寫了《吊屈原文》賦作。文章鞭撻了當時顛倒是非的黑暗社會,揭露了頑固勢力的丑惡嘴臉,熱情歌頌了屈原至死不變的愛國精神,對屈原行吟瀟湘,投江汩羅表達了無限向往和同情。想不到千年之后,詩人也因反對守舊勢力,維護國家利益,參與永貞革新而遭迫害,流放永州。而現在,更被貶謫到西南柳州“瘴癘之地”,流放到瀟湘的支流之上了。作者內心的憤懣和冤屈,絲毫不亞于千年之前的屈原。這個時候,朋友來看望慰藉,慰問者和被慰問者在瀟湘一帶,詩柬傳遞,互相吟唱,春風送暖,瀟湘情意何其綿綿啊!
第二層意思,詩人對友人的殷勤問候,怎樣酬答才能表達自己的謝意呢?作者此時想到了南朝詩人柳惲的《江南曲》,詩中寫道:“汀州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歸客,瀟湘逢故人。”此處點明,瀟湘意就是故人重逢,互訴衷腸。此時正是春風送暖,芳草萋萋,瀟湘河畔,蘋花飄香,老朋友能夠在美好的江南春光和景色中相聚,該是何等的幸事啊!但現實無情,時空阻隔,無限的相思卻不能相見,同江相近而不能聚會。這是多么的遺憾啊!
第三層,作者就退而求之,欲采蘋花相贈,以表故人之情。但是,身處謫籍的詩人,僻處偏遠,沒有自由,動輒得咎,就是欲采蘋花,也不可能啊!
最后,詩人只好謙虛地說,自己既無好詩,也無好花相贈,只有請友人原諒了。
全詩詞意委婉,被冤受貶,唯敘友情,不見牢騷。然而,滿腔抑郁憤懣之情,飄然詩外,躍于紙上,不言自明,足以引發讀者浮想聯翩和強烈共鳴。過去,贊成他的人說柳詩文風格“寄至味于淡泊”,攻擊他的人說他“詞意殊怨憤不遜,然不露一跡”。正反兩方面理解,這首詩都證明了柳宗元的不屈精神和斗爭藝術。
上一篇:岳飛《池州翠微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韓愈《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