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注釋】
《歸園田居》共五首,作于陶淵明辭官歸隱后的第二年(406)。晨興理荒穢(hui):早晨起來到田里清除野草。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草木長(zhang):草木叢生。但使愿無違: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鑒賞導(dǎo)示】
陶淵明(367—427),字元亮,又名潛,號靖節(jié)先生、五柳先生。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早年曾懷著政治上做一番事業(yè)的壯志,幾次出仕,做過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看不慣官場的腐敗黑暗,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志愿無法實現(xiàn),又感到仕途坎坷,在四十一歲那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家鄉(xiāng),過著田園生活。他的詩歌具有濃郁的田園風(fēng)味。許多直接取材于農(nóng)村日常生活的作品,內(nèi)容真切,感情深厚,藝術(shù)上具有獨(dú)特的風(fēng)格。在文學(xué)史上有重要地位。
【鑒賞】
這首詩描寫了詩人歸隱田園后的勞動生活,抒寫了詩人田園勞動生活的真實感受。
前六句,寫詩人的田間勞動生活情景。首句總起點(diǎn)題,點(diǎn)明勞動生活的內(nèi)容和地點(diǎn)。“種豆”,是勞動生活的具體內(nèi)容;“南山下”是勞動的地點(diǎn)。次句寫田間野草繁盛,豆苗稀少。是“荷鋤”、“理荒穢”的原因。以下四句,寫田間勞動生活的辛苦和詩人對這種勞動生活的熱愛、執(zhí)著。“晨興”、“帶月”既寫田間勞動生活的時間,表明了勞動時間很長很久,從側(cè)面寫出了這種勞動生活的辛苦,又表明了詩人對這種生活充滿著激情。“道狹”、“草木”、“夕露”是對田間勞動生活中遇到的自然困難的概括和描述。但詩人是用輕松的筆調(diào)來寫的,說明了在詩人的眼里這些困難算不了什么,對這種勞動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樂在其中。結(jié)尾兩句,是詩人對這種生活的真情流露。意思是說:衣服沾濕了算不了什么,只希望不要再違背我的意愿,再讓我回到那污濁、黑暗的官場里去。這首詩寫得樸素自然,沒有華麗的詞藻,少有夸張、烘托等手法,一切如實說來,平平淡淡,明白如話,但平淡中卻蘊(yùn)含著詩人對勞動生活的激情和熱愛,表露了詩人內(nèi)心的真情:熱愛田園,不愿回到官場中去的情感和志趣。
【鑒賞要點(diǎn)】
[1]名句:晨興理荒穢,荷鋤帶月歸。[2]融情入景,景情交融。[3]感情真摯。[4]語言樸素、自然、流暢。
上一篇:【唐】白居易《觀刈麥》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東漢】曹操《龜雖壽》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