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注釋】
(1)此詩的創作時間,當為唐敬宗寶歷年間(825—867),白居易約為五十五歲。白云泉:在蘇州西郊天平山半山腰,相傳為吳中第一水。
【賞析心得】
白居易早年論事激切,持正不阿,其所寫《秦中吟》《新樂府》等諷喻詩,揭露時弊,反映民間疾苦,使權貴閱之“變色”和“切齒”,甚至連皇帝都得罪了。如唐憲宗就說:“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提至名位,而無理于朕,朕實難奈。”為此,詩人遭受坐冷板凳、被貶江州等打擊排擠。回到朝廷后,看見宦官弄權,朋黨傾軋、藩鎮割據,不但情況照舊,還有愈演愈烈之勢。迫于無奈,進入晚年的詩人只能從“兼濟天下”轉為“獨善其身”,“知足”“知止”,退出政治旋渦。第一次于公元822—824年擔任杭州刺史,第二次于公元825—826年擔任蘇州刺史。此詩便是作者游覽蘇州天平山白云泉時的感悟之言。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白無心水自閑。”首二句寫道,天平山上的白云泉的云和泉多么瀟灑啊!云在藍天之下,不管任何拘束,自由自在地飄蕩,泉水叮咚作響,幽閑地從石中冒出、從山巖滴下,匯入水潭。如今,又多了一個遠從長安趕到這里來偷閑的刺史,形成了云、泉、人“三閑”啊!后兩句,“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對清澈泉水表示深深的婉惜,意思是說幽閑的泉水,呆在天平山上多好啊,你何必在獲得短暫的閑適之后,還要奔沖山下去呢?世界上的煩憂本來就夠多夠亂了,你何必還去湊熱鬧,添波浪呢?見泉生情,相比之下,作者也在內心深處暗暗責備自己:連泉水都要奔赴塵世,你卻想從不平的塵世中解脫出來,躲到蘇州,跑到山上來偷閑。正直的人終歸是襟懷坦白,留有底線。歷史證明,白居易在頹象叢生的唐王朝中,始終跟宦官、藩鎮保持距離,也從不參加朋黨之爭,這點他與元稹等人有著本質的區別,盡管他們是詩酬頻頻的好友!
上一篇:王安石《歌元豐·豚柵雞塒晻靄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陸游《阿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