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戰國·莊子《莊子·至樂》
[述要] 莊子之妻死了,惠子去吊喪,看見莊子正蹲著,敲盆唱歌。惠子說:“妻與你朝夕相處,為你生兒育女,現在老而身死,不哭也夠了,還要敲盆唱歌,豈不是太過分了?”莊子說:“不是這樣。當她剛死的時候,我怎么能不哀傷呢?可是細細審察,她起初是無生命的,不僅無生命而且還無形體,不僅無形體而且還無氣息。在若有若無之間,變而成氣,氣變而成形,形變而成生命,現在又變而為死,這樣生來死往的變化就好像春夏秋冬四季的運行。她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還在哭哭啼啼,我認為這樣是不通達生命的道理,所以才不哭。”后人常以“鼓盆歌,鼓盆悲”表示喪妻及喪妻之哀。元無名氏撰有雜劇《鼓盆歌莊子嘆骷髏》,明人話本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見《警世通言》。
[事主檔案] 莊子(約前369—前286) 戰國時哲學家。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但又認為道能“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其思想包含樸素辯證法因素。看到一切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定性和差別性。主張通過“坐忘”,做到齊物我、齊是非、齊大小、齊生死、齊貴賤,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倒向相對主義和宿命論。看到認識主體和認識對象之間有限與無限的矛盾。認為語言和概念是靜止的,它們所表達的對象是變動的,語言和概念不能認識“常道”。在美學上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者自美”、“至樂無樂”等見解來闡發美的起源與本質以及美感等問題。莊子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后世影響很大。為文汪洋恣肆,想像豐富。著作有《莊子》。
上一篇:《雞鳴埭聽曲 阮大鋮 方以智 冒襄 陳貞慧 侯方域》
下一篇:《龜鏡鐵石 趙昀 王應麟 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