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2)。
醉看風落帽(3),舞愛月留人。
【注釋】
(1)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九月九日,當時作者在安徽當涂。龍山:在當涂縣南十里,蜿蜒如龍蟠而臥,故名。
(2)黃花:菊花。菊花顏色不一,專言黃者,因花開秋日,秋令在金,故以黃花為代稱。
(3)風落帽:晉大司馬桓溫,曾于九月九日登此山,與部下聚會飲酒。“風吹帽”故事:“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孟嘉)傳》:‘(孟嘉為)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咸在坐。時佐吏并著戎服。有風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紙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賞析心得】
廣德元年(763)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時在當涂。當涂有一龍山,是晉大司馬桓溫當年九月九日登山,宴請幕佐酣飲之地,因此,詩人正好借此佳節登上龍山,重溫“風落帽”的故事。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詩人與朋友一道登上當地的龍山,這是晉代桓溫當年重陽聚會留下佳話的好地方。詩人看見綻放的菊花,開始似乎不太好意思。因為他已年過花甲,而且還是一個天寶初被天子賜金還山的逐臣(其他上山的人可能是多少帶點頭銜的現職官員),以為燦爛黃花是在嘲笑他呢。“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但當大家舉杯痛飲,杯盞交錯之際,詩人起初那點羞澀早已不翼而飛了。醉中的詩人頭腦還很清醒,他想起了當年孟嘉頭上帽子吹落,照常飲酒,不動聲色。后桓溫叫人寫文嘲笑他,并要其作答,孟嘉從容應對,答辭文筆超卓,四座驚服的故事。李白想,我本來就是孟嘉這樣氣度恢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的人,為什么要為當年的那點事(賜金還山)耿耿于懷呢?于是,他心中釋然,舉杯再飲,且歌且舞,歡度佳節,一直待到月亮出來。“帽逐秋風吹,愿言長相思。”這首小詩說明了,雖然歷盡滄桑、屢經坎坷,但詩人的追求不改,風度依然。
上一篇:戴叔倫《蘭溪棹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蘇颋《將赴益州題小園壁》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