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詩歌別集·宋代部分· 臞軒集》新詩鑒賞
詩文別集,十六卷,詩五卷,其中詩四百四十三首,南宋王邁撰。邁(1184~1248)字貫之,號臞軒居士,興化軍仙游(今屬福建)人。少負才名,嘉定十年(1217)進士,出佐長沙幕,曾知邵武軍,后奉祠卒。
王詩昌明俊偉,類其為人,敢以直率的詩句,反映人民疾苦,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懷抱及其坦蕩的胸懷。其《簡同年刁時中俊卿詩》對朋友不顧百姓死活、督責人們修軍營表示了不滿。“讀君老農詩,一讀三太息。君方未第時,憂民真懇惻。直筆誅縣官,言言貫虹日。縣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君笑答之書,抗辭如矢直。旁觀爭吐舌,此士勇無匹。”詩中先贊美刁時中未做官時的正直和關心人民疾苦,可是當他為官之后監造軍營時則使得民工“羸者赬其肩,饑者菜其色。憔悴動天愁,搬移驚地脈。吏饕鷹隼如,攫拿何顧惜。交炭不論斤,每十必加一。量竹不計圍,每丈每贏尺。軍則新有營,誰念民無室?吏則日鮮飽,誰憫民艱食?”詩最后表示“同年義弟兄,王事同休戚;相辯色如爭,相與情似暱。余言似太戇,有君前日癖;責人斯無難,亦合受人責。我既規君過,君盍砭我失。面諛皆相傾,俗子吾所疾”。從這些詩句中可見王氏高尚的人格。寫詩泛泛地譴責一些官吏,自杜甫以來已經成為詩人寫作的一個傳統。如果要揭露批評自己的朋友,而且當做信箋寄贈恐怕就不容易了。另一方面,在野的士人寫詩作文,譏諷官吏,揭露弊政,但他們也就是官吏的后備軍,在他們為官之后是否能保持在野士人的思想感情呢?此詩提出的問題是耐人深思的。其《贈談星道士》的五古也表現了詩人對內憂外患的關切。
作者長于古體,特別是五古質樸自然,表現力強,其近體則以七律見長,近于李頎。但總的說來王詩也有叫囂滑易之風。
王集原二十卷,明末已佚,此集乃“四庫”館臣由《永樂大典》中輯出,分為十六卷,有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上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擊筑余音》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洄溪道情》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