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語句清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李公之問儀曹解長安幕,詣京師改秩。都下聶勝瓊,名娼也,資性慧黠,公見而喜之。李將行,勝瓊送之別,飲于蓮花樓……不旬日,聶作一詞以寄之,名《鷓鴣天》 曰……李在中路得之,藏于篋間。抵家為其妻所得,因問之,具以實告。妻喜其語句清健,遂出妝奩資募,后往京師娶歸。(楊湜《古今詞話》)
【詞例】
鷓 鴣 天
聶勝瓊
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
尋好夢,夢難成。有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
【解析】 “語句清健”是就詞的風格而言的,這種風格的特點就是語言清新、務去陳言,同時又必須有一種勁健的意蘊充溢于作品之中。鄭文焯在評姜夔的 《疏影》時說:“詞中數語,純從少陵詠明妃詩義隱括,出以清健之筆,如聞空中之笙鶴,飄飄欲仙”。(鄭文焯校 《白石道人歌曲》)這里的 “出以清健之筆”也就是 “語句清健”的意思。“語句清健”是對柔靡詞風的一種反叛,這種詞風把詞推上抒情軌道,為千姿百態的詞苑又增添了一束鮮花。這種詞風如果追本溯源的話可以上溯到韋莊,韋莊用 “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留下了許多清新俊美的作品,只不過是 “清”有余,而“健”不足罷了。姜夔是這一詞風的集大成者,他用健筆寫柔情,如 《暗香》,《疏影》 等,別具風韻。“語句清健”是與詞作者的秉性、才學和藝術追求分不開的。聶勝瓊的這首 《鷓鴣天》 便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這是一首贈別詞,《古今詞話》記載其本事頗詳,《詞林紀事》 在其調下標題為 “寄別李生”。該詞最明顯的特點是語言清澈、感情充沛,深得唐人邊塞詩余韻。現在我們就來看這首詞。
上片回憶過去的分別。“玉慘花愁出鳳城,蓮花樓下柳青青”,起句詩人便追憶往日送別時的情景,因為分別既可以給人帶來痛苦同時對某些人來說也是一種美好的回憶。“玉”和“花”都指人的美貌,這里當是詩人自指。“花”也是一語雙關,又指春花,有移情的因素。“鳳城”即京城。“蓮花樓”是詩人與李之問曾經宴飲之所,也不妨說是二人定情的地點。這兩句點出了送別的地點以及送別的時間,開篇便切入懷人的主題,語言清晰自然。“尊前一唱陽關后,別個人人第五程”,具體寫當時分別時的情景。“尊前”即宴間;“陽關”即陽關曲,屬琴曲,以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寫離情別緒。結合該詞前兩句,實際上這里已囊括了王維的全詩,《送元二使安西》云:“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別個”即分別,系俗語。“人人”是那個人的意思,即對李之問的親昵稱謂。周邦彥 《迎春樂》: “人人花艷明春柳,憶筵上偷攜手”,“人人”便是對對方的親昵稱謂。“第五程”是分別時情感達到了高潮,“程”即路程,也就是送了一程又一程的意思。實際上這句是暗承前句而來,按《陽關曲》唱到第四聲即為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如此可見二人已超出了一般的青樓女與冶游郎的關系,而相互視為知音。詩人在此一掃通常人所表現的卿卿我我,一股英爽之氣充溢于字里行間,力透紙背。
下片寫別后的思念。“尋好夢,夢難成”,過變處與上片用相思這一主線相連接。“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岑參 《春夢》 可見夢是不受時空阻礙的,然而“好夢難成”,這便加深了痛苦之情。緊接著“有誰知我離別情?”這一問,一語千鈞,說明他們愛得真摯。詩人雖為名娼,但卻不是“者人折來那人攀”的“門前柳”,這是一種人格的兀現。詩人在寫這首 《鷓鴣天》 之前,亦即與李之問話別時曾唱一詞,其末句云:“無計留君住,奈何無計隨君去。”(《古今詞話》)正是由于二人情深意篤,才寫出了 “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這樣的結句,這是緊承“夢難成”而來,密針走線,動蕩多姿。詩人淚濕枕衾,況簾外春雨不歇,分不清是雨還是淚,一直無休止地滴著。這種氛圍令人想起李清照《聲聲慢》 的結尾:“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表現了詩人對李之問一往情深的眷戀之情,既有別時的激昂,又有別后的情腸,既有低回婉轉,又有柔情蜜意。該詞一掃離別相思詞的鶯鶯燕燕,造語明快、清健,意境高遠。由于出自女作者之手,不象“代言詞”那樣隔一層,是女人而又不做妮子態,庶幾為女中丈夫。難怪李之問妻讀到該詞時認為“語句清健”,讓李之問去迎娶,也說明她是位善于解詞的人。
上一篇:風格類·格調富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幽怨清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