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張維屏
攀枝一樹艷東風,日在珊瑚頂上紅。
春到嶺南花不小,眾芳叢里識英雄。
木棉生長于嶺南,作為觀賞花木,歷史相當悠久了。相傳漢代的南越王曾以它作為貢品,名之為“烽火樹”,以后它還被稱為珊瑚樹、紅棉、攀枝花、英雄樹等。古代專詠木棉的詩詞極為少見,這大概與它處于“南荒”之地,不大有緣結識詩家詞客有關。張維屏作為近代嶺南詩人,對木棉有細致的觀察和特殊的賞好,寫了十幾首吟詠木棉的詩詞,本詩即為其中之一。
木棉樹于春夏之交時節落葉開花,花呈金紅色或深紅色,攀附于枝頭,遠觀如樹頂珊瑚參差,甚為耀眼。這首詩的前兩句就寫出這種情景,并把它置于春風吹拂,紅日高照之中。明代詩人屈大均曾寫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當代詞人朱光(前廣州市長)也曾描寫木棉:“落葉開花飛火鳳,參天擎日舞丹龍。”真是詩家所見略同。
嶺南四季如春,而春的嶺南,更是繁花勝錦,這已為眾多文人所頻頻贊頌。在張維屏眼里,萬紫千紅的春花之中,最值得見識的就是這英雄樹。他在詞篇《東風第一枝》中充滿激情地贊說它:“烈烈轟轟,堂堂正正,花中有此豪杰。”這正是“眾芳叢里識英雄”的注腳。“春到嶺南花不小,眾芳叢里識英雄”與屈大均的“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同上),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短詩通過巧用花名,表現了所詠的對象,寄托了贊美之情。詩人將攀枝花,珊瑚花,英雄樹等別名巧妙織入詩中,但又不將它們當作花樹之名使用,而是用以描寫木棉花的特殊形態與光彩,以及木棉樹的偉岸氣度。詩人用詞、構想的靈巧,于此亦可見一斑。
上一篇:木棉花(選一)·宋湘
下一篇:秣陵懷古·納蘭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