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幽怨清切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梅溪 《玉蝴蝶》 云:“一笛當樓,謝婊懸淚立風前。”幽怨似少游,清切如美成,合而化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卷二)
【詞例】
玉 蝴 蝶
史達祖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閑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吟思又接愁邊。漏初長、夢魂難禁, 人漸老、 風月俱寒。 想幽歡、 土花庭甃, 蟲網闌干。 無端。啼蛄攪夜,恨隨團扇,苦近秋蓮。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故園晚、強留詩酒,新雁遠、不致寒暄。隔巷煙。楚香羅袖,誰伴嬋娟?
【解析】幽怨,指沒有明言或不能明言的憂愁、怨恨。在詩詞當中,不以囂張狂放的筆調極意寫愁作怨,而是以暗示、象征諸手段,借富有愁怨特征的意象來婉轉、含蓄地表達作者心中的愁怨,是為幽怨。如秦少游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編織出的就是那絲絲縷縷的輕愁暗恨。清切,指在詩詞當中,以勾勒描畫的筆法,凸現出一幅如在目前的清麗畫面。如周邦彥詞“水面輕圓,一一風荷舉”就把那荷葉田田、搖曳于風中的清麗之貌,勾勒得極為生動可感。史達祖的 《玉蝴蝶·晚雨未摧宮樹》,則可以說是融幽怨風格、清切情致于一體而別具風味的詞作。
這首詞,主旨是游子之恨。詞以清秋的氛圍烘染之,以怨婦之悲強化之,使這份濃濃的幽恨配合在最佳的背景中,借最富愁怨特征的怨婦形象婉轉地表達出來了。這首詞以游子的口吻與視點寫成。詞的開頭勾勒了一幅寒蟬敗葉的蕭索秋景。清秋里,一場晚雨增添了幾分寒意。宮中黃葉樹上,幾只寒蟬仍然蜷伏在葉子間悲鳴。這種景氛對抒寫幽怨極為有效。詞接著抒發了他鄉游子的幽恨,集中地表現為悲愁與傷逝。一到秋日,白晝漸短,使游子心中清愁漸濃漸深。夜漏初長,使人夢魂飛揚,常常多夢。從春到秋,人已漸漸地老去,那初看時含情含思的風花雪月,如今看來,已經讓人感到了峭寒之意。那當年自己在其中與情人幽歡的小院,想來應只剩下青苔在庭瓦上生長、蟲網在欄干上結遍了吧。詞寫到此雖嘎然而止,那未曾明言的當日華彩與今日衰殘相對照,卻暗示了游子心中無可言說的感慨與幽怨。這首作于作者中年以后的詞中,以游子的聲口表達出對流逝的敏感,在流逝的時日與流逝的生命中,蓄著一份無奈、一份不甘及由此而生的幽怨。
幽怨之情貫穿了這首詞。詞的上闋直寫游子之恨,下闋卻勾勒出怨婦的形象作為幽怨的載體,這來源于游子心中幻覺的形象,因為勾勒,分外地清晰動人,她以自己的悲怨負載著、強化著游子自身的悲怨。詞寫道,在這樣一個萬景堪悲的清秋之夜,蟪蛄鳴碎了怨婦的好夢,使她想起自身的遭際,如那秋日團扇被鎖于箱笥一樣被人遺棄,心中的怨恨,無計無解,心中的悲苦,甚于秋蓮之苦心。于是,這個如謝娘一樣嫵媚的女子(古詞云: 和淚謝娘媚嫵),在秋夜、風中,獨立樓頭,含淚吹響了一支清婉悠長的竹笛,將她心中的幽恨,借這清越的笛聲,散布于寥闊的天地。這一韻寫謝娘弄笛,勾勒得極清極麗,風中謝娘那含淚異笛于樓臺高處的形象,如綽約仙子,卻又那么真切地凸現在讀者面前。這俏麗清晰如浮雕般的形象,根本就是幽怨的化身。說它兼有少游詞寫恨的婉轉,與美成詞勾勒的生動,是毫不過分的,無怪陳廷焯以幽怨清切評之。由此也可見,具有幽怨清切特征的詞,勾勒的景象不壯而美,不豪而悲,傳達出令人肝腸九轉的悲怨美,幾乎令人欲說無辭。詞接著由幻境復回到游子的真實慨嘆中,故園已歲晚,而自己不能歸去,卻在此勉強詩酒留連,新雁不來,自己也無法憑它去傳遞音訊,問候故園小樓上那懸淚的謝娘。秋霧已起,滿蒼生煙,隔著迷朦的秋霧,我那謝娘寒瑟獨處,有誰來陪伴這孤高清絕的嬋娟美人呢?其實這位無計無去的游子(實即作者)的心中,早已如謝娘一樣,漲滿怨尤之淚,這怨尤卻無對象可寄,只能暗蓄胸中,成為幽怨了。一無所成、遠在他鄉而漸臻老境的人啊,心中的幽怨正如那秋霧起時,是漸增漸濃的。幽怨之情,是貫穿了此詞的氣息,加之以選詞、擇境的幽怨色彩,構成了此詞的幽怨風格。
除秦觀外,晚宋的幾位詞人也能創作此種風格的詞,王沂孫、周密、張炎這些詞人,以婉轉的筆法表達國破家亡的愁恨,就頗有幽怨色彩。吳文英的“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秋怨”也是典型的幽怨之詞。清切之詞,南北宋間也有人作,但在美感效果上,卻有千差萬別,清人評兩宋詞就有“南宋人愈勾勒愈薄,北宋人愈勾勒愈厚”的說法,此處“勾勒”,也近于 “清切”之 “切”字法了。至于在一首詞中,能合幽怨清切而化之的現象,除史達祖這首詞外,還是不多的。縱然如此,它所提供的以 “象”達“意”,意象合璧,情韻兼勝的特殊美感——悲怨美,以及那浮雕般凸現而又栩栩如生的絕塵之美,卻是宋詞中一種不可忽視的美感類型。
上一篇:風格類·語句清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通首疏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