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用淺俗語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李易安“被冷香銷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守著窗兒,怎坐得黑”,皆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詞意并工,閨情絕調(diào)。(彭孫遹《金粟詞話》)
【詞例】
念 奴 嬌
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李清照 《李清照集校注》)
【解析】詞用淺俗語,是李清照詞語言特色之一,也標志著填詞語言的重大發(fā)展,代表了北宋文人詞語言發(fā)展的新高度。詞源于民間曲子詞,其語言明快清新,平易如話。中唐詞人擬作詞,語言仍帶民間曲子詞語言特點,明白如話,生動活潑。晚唐五代文人詞,如花間詞人卻走上了語言雕飾、追求華艷的道路,詞意難明,晦澀不懂。北宋柳永、黃庭堅雖以俚俗之語入詞,但缺少錘煉,尚免不了粗俗之氣。李清照則錘煉詞語,淺俗易懂,明白如話,但又含蘊豐厚,精美自然,表達真情實感,詞意并工。淺俗并不等于淺薄,如喝白開水,淡而無味。正因如此,前人說她詞語淺俗,發(fā)清新之思。
李清照“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為詞語精美、言淺意深、準確造型畫境,開辟了一條新路。如彭氏所舉的 《念奴嬌》一詞,就具有這一特點。這首詞主旨是抒寫詞人思夫的離愁閑恨。全詞語言精美,明白如話,但真情實感,動人肺腑,耐人尋味。完全屏棄了花間詞人的以浮詞艷采、雕瞆滿眼的詞語來表情達意的舊模式。《念奴嬌》 這首詞上片布景造境。先勾勒庭院蕭條的環(huán)境,更兼斜風細雨,摧打?qū)櫫鴭苫ǎ雅R近寒食節(jié),天氣景象使人煩惱。禁閉重門,以消除心中煩惱,暗示出丈夫不在家,家中缺少生機。“寵柳嬌花”,“惱人天氣”,淺俗自然,但又含意深遠。春天花柳,本可使人喜悅,但此刻卻惱人。寵柳嬌花過去是夫妻共賞,而今獨居,無心觀賞,移恨于寵柳嬌花。閑愁疎懶的思情,見于言外。“寵柳嬌花”四字既概括,又精美,節(jié)奏鮮明,歸根結(jié)底是對語言錘煉精工的結(jié)果。“惱人天氣”,既富情感,又口語化。詞人煩惱閑愁之情,如在目前。接著詞人閉門作險韻詩,以消磨時光、轉(zhuǎn)移興奮點。此法無效,再 《扶頭》 悶酒,以麻痹神志,可終有酒醒之時,結(jié)為別是一番閑滋味。又以淺俗之語,制造懸念,耐人尋味。探尋其閑愁的原因,以滋味喻閑愁,新穎形象。下面用望征鴻,寄心事,音信難寄。感慨深沉,難賦深情。暗示出思夫之情,“別是閑滋味” 的含意。層層剝露,歇拍處,才點明。詞的下片抒情,寫樓上春寒,窗簾四垂,懶于憑闌遠望,渲染離愁別緒。可是“被冷香消”、好夢不長,再也睡不成了,只好起來。此數(shù)句又是淺俗之語,“被冷”、“香消”、“新夢覺”,七個字概括了多層意思,也是進逼愁人的力量。成為 “不許愁人不起”的原因。而 “不許”一詞,用得更精妙,就范于 “被冷香消新夢覺”,無可奈何之情,見于言外。本想夢中幽會遠離家園的丈夫,痛訴別情。可天不作美,春寒使被冷,長夜使香盡,催人夢醒。寒冷使愁人沒有別的選擇,只好起來。這就是“不許愁人不起”的復(fù)雜的意蘊。可起來的結(jié)果怎樣呢? 詞人宕開一筆,寫登樓望遠所見,清晨滴露,梧桐新葉,給人帶來溫馨的春意。日高霧收,晴空顯露。詞人心里也為之一快,但又懷疑能否整天晴空萬里。幾天陰霾天氣,斜風細雨,給詞人心理蒙上一層陰影,促使閑愁堆積。但另一面也反映她對美好景象,美好生活的渴望追求。相信閑愁會如晴天一樣,由丈夫歸來而解脫,滿天陰云頓時全散了,胸中閑愁轉(zhuǎn)化美麗的幻想。詞至此煞拍。
這首小詞就是運用極為精美的淺俗語,為我們刻畫一位閨中女子思夫的形象。上片塑造了陰晦寒涼的境界,下片則推出了明媚和煦的境界。境界的轉(zhuǎn)換,乍遠乍近,忽悲忽喜,深沉開朗,妙在其中。這正表現(xiàn)了李清照運用語言的深厚功力。運用淺俗語言,表現(xiàn)深刻的思想,已成為李清照詞的整體風格特征,非僅句摘了。如她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明白如話,清新活潑,又無數(shù)曲折,表達出詞人變化的復(fù)雜感情,發(fā)人深思。總之,詞語淺俗是一種革新,為詞的健康發(fā)展開拓了一條新路。南宋初已成為時代的一種語言風格,南宋效“易安體”的詞人就是明證。
上一篇:風格類·化剛為柔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自然移情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