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結類·首尾呼應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凡作詩詞,要當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如晁無咎作中秋 《洞仙歌》詞,其首云:“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固已佳矣。“其后云: 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樽,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若此可謂善救首尾者也。(魏慶之 《魏慶之詞話》 引 《漁隱》語)。
【詞例】
洞 仙 歌
泗州中秋作
晁補之
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宗遠,惟有藍橋路近。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
【解析】 “首尾呼應”這種表現(xiàn)技巧在散文中最明顯,在詩詞中則不多見。運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能給人一種首尾圓合,結構嚴謹之感,也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作品的脈絡。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呼應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通過照應,使內容一層層深入,使主題更加鮮明。蘇軾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便是運用了 “首尾呼應”這種手法,通過對明月的描繪和贊美,深化了懷人的主題。晁補之是 “蘇門四學士”之一,無疑也是從蘇軾的作品中受到了啟迪,這首 《洞仙歌》 也是運用這種手法的杰作。
這是一首中秋詞,是徽宗大觀四年 (1110) 中秋作于泗州。據(jù)毛晉 《琴趣外篇跋》說是作者在泗州任上的施筆之作。詞中流露出仕途失意后企圖尋求解脫的思想。全詞首尾都是對明月的贊美,其余是因明月引起的聯(lián)想,層次井然,渾然一體。
上片是對初升的明月和升起后的明月的贊美。“青煙冪處,碧海飛金鏡,永夜閑階臥桂影。”這是寫明月初升時的情景,先是月色絪缊,繼而仿佛碧空中飛起一面金鏡,月光將要徹夜灑在閑靜的臺階上,又把桂樹之影投射在地面。“青煙冪處”狀月出之前景象,“冪”是遮蔽之意;“飛”字頗具動感,把霎那間明月升起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地表現(xiàn)了出來;“永夜”即徹夜;“桂影”系一語雙關,一是指實際的桂樹之影,一是指月宮中桂樹之影,妙合無垠。細揆前兩句,作者是借鑒了李白 《把酒問月》: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詩句,亦自佳妙。“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這是作者對明月的具體感受,從聽覺和視覺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寫自己的孤寂和悵然心情。“露涼”指夜已深,秋露已呈涼意;“寒螀”即寒蟬,能聽見零亂的寒蟬鳴叫說明夜之靜。“神京”指京城,即汴京;“藍橋”在今陜西藍田縣東南,這里代指蟾官月窟,事見裴鉶 《傳奇·裴航》。晁補之是極富才華的,他在京城為官多年,仕途也頗得意。后因坐修《神宗實錄》 失實和黨禍兩次被貶,心情是比較郁悒的。作者作此詞時已五十八歲,深感再回京城做官的機會沒有了,如今望月感懷,因此感到 “神京遠,藍橋路近”,對明月充滿依戀之情。
下片作者把詞筆由室外轉向室內,繼續(xù)描寫明月。“水晶簾不下,云母屏開,冷浸佳人淡脂粉。”“水晶簾”、“云母屏”都是室內陳設,這些富貴純靜的陳設正是高潔的象征,卷簾、開屏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容納月光。“冷”指月光的凄清,“浸”是主觀感受,“淡脂粉”正與明月素輝相應,措詞精當。這幾句是對明月的側面描寫。“待都將許多明,付與金尊,投曉共流霞傾盡。”這是設想之詞,作者準備將眼前的月色與明天的朝霞一起,付與金尊,一并飲下,這奇特的想象正是作者高潔人格的象征,也是對明月愛得真摯。結句作者又寫室外的明月,借以回應詞的開篇:“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這里作者用東晉庾亮南樓據(jù)胡床賞月的典故,來表達對明月的熱愛。《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亮) 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胡床”,從西域傳來的一種坐具。作者興猶未盡,便攜帶胡床,登上南樓,去欣賞那明玉般、潔白無暇的月色。作者揮動如椽巨筆,包攬萬象,并吞八荒,謳歌這美好的明月。結句和起句緊緊地扣在了一起,造成了一種回環(huán)往復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以明月統(tǒng)率全篇,“前后照應,如織錦然。” (李攀龍 《草堂詩余雋》 引) 全詞由無有到有月,又由有月到月滿; 由室外月到室內月,又由室內月到室外月。層次分明,結構完整。作者對明月的熱愛,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污濁官場的否定。
上一篇:起結類·托興娟秀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起結類·起筆陡健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