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君列傳》簡介|介紹|概況
《史記》篇名。西漢司馬遷作。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說:“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后世遵其法。作《商君列傳》。”漢代桑弘羊說:“昔商鞅之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余,是以征敵伐國,攘地斥境,不賦百姓而師以贍。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盡西河而民不苦,其后卒并六國而成帝業。今以趙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猶以崇虎亂殷而非伊尹也。”(《鹽鐵論·非鞅》)劉向說:“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并河西,北收上郡,國富民強,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國霸君,秦遂以強,六世而并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使衛鞅施寬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幾霸者之佐哉!”(《新序》)宋代蘇軾說:“秦之所以富強,孝公務本力穡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秦之所以見疾者,有如豺虎毒藥,一夫作難而子孫無遺種,則鞅實使之也。”(《商鞅論》)黃震說:“商君之術能強秦,秦之所以亡;能顯其身,亦身之所以滅,然則何益矣?”(《黃氏日抄》)王安石說:“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商鞅》)明代凌稚隆說:“通篇以法字作骨。”(《史記評林》)本篇記敘了商鞅變法和最后慘遭殺害的全過程。比較準確而全面地評價了商鞅的功過是非。作者對商鞅輔助秦孝公變法圖強的豐功偉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對于商鞅的刻薄少恩等缺點則表示了不滿和厭惡。商鞅既是一位才華橫溢、雄心勃勃、有魄力有手腕的政治改革家,又是一個得意忘形、不講信義只講利害的狹隘的功利主義者。作者正是著意描寫了他的這種矛盾而又統一的性格特征,從而塑造了他活生生的形象。本文敘事從容不迫,行文平靜舒緩,與《史記》其他篇章風格迥異。
上一篇:《哭晁卿衡》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四愁詩》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