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藏題于景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林和靖工于詩文,善為詞。嘗作 《點絳唇》云……乃草詞耳,但終篇無草字。(魏慶之《魏慶之詞話》)
【詞例】
點 絳 唇
林 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煙和雨。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解析】 “藏題于景”是詠物詞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在宋詞中比較常見。這種手法要求詞中所詠之物不直接說出來,而是用與之相關聯或能引起聯想的詞來替代。沈義父說得很具體:“詠物詞,最忌說出題字。如清真梨花及柳,何曾說出一個梨、柳字?”“如說桃,不可直說破桃,須用 ‘紅雨’、‘劉郎’ 等字; 說柳,不可直說破柳,須用‘章臺’,‘灞岸’ 等字”。(《樂府指迷》)蘇軾、周邦彥等人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之作。這種表現手法能使作品顯得更委婉含蓄,引起讀者的聯想,但如果過分追求無疑是讓人猜啞謎,也就容易流于形式主義。在北宋初詠物詞用 “藏題于景”手法進行創作的極少,林逋的這首 《點絳唇》 可謂空谷足音。
這是一首春草的詞,這首詞從它產生時起就被人們所喜愛。《能改齋詞話》卷二:“梅圣俞在歐公坐,有以林逋草詞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 為美者,梅圣俞別為 《蘇幕遮》一闕云:‘露堤平,煙野杳。亂碧萋萋,雨后江天曉。獨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接長亭,迷遠道??霸雇鯇O,不計歸年早。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歐公擊節賞之。又自為一詞云“‘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云。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與離魂。那堪疏滴黃昏。更特地、憶王孫?!w《少年游令》也。”梅圣俞和歐陽修力追林逋,二詞也寫得有聲有色。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對他們三人的作品評價都很高,并指出最早把春草寫得出神入化的是馮延巳。王國維說:“人知和靖 《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細雨濕流光’ 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比绱丝梢钥闯鑫膶W創作上的繼承關系。
現在我們就來分析林逋這首 《點絳唇》。
這是一首表現傷春惜別之情的詞?!敖鸸饶昴?,亂生春色誰為主?”起句用問句寫物是人非的感慨。“金谷”即金谷園,是晉代石崇在洛陽建造的名園。年年的金谷園中,春色滿眼,誰是它的主人呢?這里的春色當然也包括春草,因為草是最先能透露春的消息的?!胺比A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園》) “亂生”說明金谷園已荒蕪,無人料理,因此草長得很茂盛?!坝嗷涮帲瑵M地煙和雨”,狀殘春之景,寫草承接繽紛的落花和淅淅瀝瀝的春雨,一片煙雨茫茫。在這雨打落花之際,只有草還具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這里既有一種懷古的幽思,也飽含著惜春傷別之情。
過片將草和懷人聯系起來,簡直是一曲春草之歌。“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由傷春到傷懷,另立新境。古人送別一般在傍晚,有時還要唱離別之歌,如“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 《贈汪倫》) “長亭”又稱十里長亭”,是古人送別的所在,人們往往在這里餞行,正如江淹所說的:“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別賦》) “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以景語煞尾,余韻不絕?!巴鯇O”見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這里代指送別之人。“王孫”遙應“金谷”。在古代用春草表現離情的頗多,如“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蔡邕 《飲馬長城窟》),“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李煜《清平樂》)等等都是用春草的無邊無際,來表達離情的無休無止。“南北東西路”即是寫春草的無處不在,那么詩人的離情也是無時不有。
這首詞無一字提及春草,然而又無一處不是寫春草。上片用金谷園中百花競艷襯托春草的無主,又用落花流水反襯其甘為“綠葉”的精神;下片徑用春草寫離情,恰切精當。春草猶如一根絲線貫串全篇。春草的寂寞、高雅毋寧說是“梅妻鶴子”林和靖人格的自我寫照。
上一篇:詠物類·賦雪以寓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寫景類·心景映帶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