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傳》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原題《柳毅》,無“傳”字,見于宋李昉所編《太平廣記》。 《類說》題作《洞庭靈姻傳》。作者李朝威,大約中唐時人,生平已失考。《唐宋傳奇集》、《唐人小說》均收有此篇。
《柳毅傳》大約原是流行的民間故事,經作者敷衍加工而成。作品的內容是寫在唐代儀鳳年間,有一落第書生柳毅,家住湘濱,歸途中在涇陽遇一美女,在道旁牧羊。女子滿面愁容,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柳毅上前問訊,方知這女子本是洞庭龍君的小女,嫁給涇川龍王的次子為妻,受到丈夫的厭棄和公婆的虐待,被罰在此牧羊。龍女請求柳毅捎信給她的父親訴苦,柳毅激于義憤,慨然允諾,入洞庭龍宮。龍女的叔父錢塘君,性情剛暴,見信后大怒,吃掉涇川的次子,殺了夫家的人,救回龍女。錢塘君深感柳毅高義,要把龍女嫁給他,但因言語傲漫,遭到柳毅拒絕。臨別時,龍女對柳毅表現出不勝依戀之情。后來龍女終變化為人間普通一女子,主動地尋到柳毅,結為婚配。最后柳毅亦隨龍女移居洞庭仙宮,過著幸福生活,并得以長生不老。
這是一篇充滿了奇異幻想的神話般故事,但它所反映的卻是人世間的婚姻、愛情問題。小說中寫龍女在夫家受到丈夫的欺凌和公婆的迫害,終日過著痛苦生活,實際正是古代一般婦女所常有的遭遇和痛苦;是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在夫權和家長制的壓迫下婦女不幸命運的寫照。從小說的內容看,作者對婦女的這類遭遇,顯然抱有同情態度,所以創造了俠義的柳毅這個人物,代為傳書;并特意塑造了錢塘君這一具有神奇本領的猛士,使龍女得以獲救,并且代為復仇,這都表現了作者對封建社會婦女悲慘的命運不忍坐視的態度。另外,小說中寫柳毅與龍女的最后結合,完全不由外來干涉,出于自愿,這代表了作者當時自由婚姻的理想。而且它與產生在當時的許多愛情婚姻小說不同,故事中描寫的柳毅與龍女的結合,不是出于什么郎才女貌,一見鐘情,而是有著比較更深一層的道德理想做基礎的。小說中寫柳毅是一個同情婦女,見義勇為的俠義之士,他救助龍女,完全是出于對封建婚姻壓迫婦女的不平和激情,是對一個弱女子的同情,本人并沒有其他念頭。小說中描寫,正是由于柳毅的這種正義感,光明磊落的胸懷,才引起龍女全家的恭敬和感戴,而龍女對柳毅的傾慕和追求,也是出于柳毅的高尚人格和對自己的救助之恩。作者在作品中是寄托了比一般“才子佳人”小說更高的道德理想和美學理想的。
《柳毅傳》是一篇描寫人神戀愛的浪漫主義作品。它把當時人們所喜聞樂道的靈怪、俠義和愛情三方面的內容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奇故事。就整個故事來說,它是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因為按照當時的現實生活來說,在殘酷的封建禮教束縛和壓迫下,龍女在婚姻上的悲慘遭遇,幾乎只能產生一個悲劇的結局,這我們從其他一些古典文學作品,如《孔雀東南飛》中所描寫的劉蘭芝的命運,《紅樓夢》中所描寫的賈迎春的命運(都是婚后受公婆或丈夫欺凌、折磨致死),也是不難看出的。但《柳毅傳》的故事,描寫的卻是一次勝利的斗爭,把一個在封建社會常見的悲劇,轉化成一個使人欣慰,令人感到鼓舞的喜劇,而這一轉化的契機,就是俠義之士柳毅的援救和錢塘君的動武,這顯然是一種幻想,在現實中是并不可能的。這正是屬于那種“試圖用美麗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實”和“在我們人生中替我們創造另一種人生”的浪漫主義文學的一般特征。但這種理想和創造,是人民的愛憎感情和美好愿望的體現,是人民反對封建壓迫、抗擊黑暗現實的強烈情緒的表露,因而這一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是廣大人民所非常喜愛的。這也正是《柳毅傳》這一故事,比起唐人傳奇中其他故事,似乎更受到人民廣泛喜愛以至得到廣泛流傳的原因。這只要從它的故事被元、明、清三代,以至于近代不斷被采做戲劇題材,就可知曉其流傳之廣和影響之大了。
《柳毅傳》作為一篇古代著名的小說,它在藝術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以生動的筆觸,塑造了一些各具個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柳毅是作品中的中心人物。作者通過一系列情節的進展,描繪了他的見義勇為,施恩而不望報答的高尚品德和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性格。作品寫龍女,著墨不多,但作者通過對她某些心理活動和情態的描寫,生動地刻劃了一個善良,多情的少婦形象。作者寫錢塘君,更是有聲有色。作者通過極度的夸張、想象,塑造了一個性格剛毅、直率而勇猛無敵的英雄形象。而龍女之父洞庭君,與錢塘君雖同為龍君,但性格卻又有不同,作者通過許多富有特征性的語言,展現了不同人物的心靈。同時,小說也具有故事情節的新奇、曲折的特長,取得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它以落第書生柳毅奇遇龍女為發端,以柳毅傳書洞庭,龍女變人報恩與柳毅結為夫婦為整個故事的骨架,而安排、穿插了一系列曲折動人的情節,富于變化和戲劇性。其次,在故事結構上,往往是前一情節的發展,導引出后一情節的發生,層層推進,展現矛盾,解決矛盾,從而達到充分地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和表現主題思想的目的。
《柳毅傳》的成就,頗影響后人。唐末無名氏的《靈應傳》,篇中竟及涇陽、錢塘之事;元高仲賢雜劇《柳毅傳書》,即演義此故事;明黃說仲《龍簫記》乃據此傅會而成的。
上一篇:《雜纂》簡介|鑒賞
下一篇:《桃花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