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留侯世家第二十五·留侯張良者[1],其先韓人也[2]?!疯b賞
大父開地[3],相韓昭侯[4]、宣惠王[5]、襄哀王[6]。父平,相釐王[7]、悼惠王[8]。悼惠王二十三年[9],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10]。韓破,良家僮三百人[11],弟死不葬[12],悉以家財(cái)求客刺秦王,為韓報(bào)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
良嘗學(xué)禮淮陽[13],東見倉海君[14],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15]。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16],誤中副車[17]。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18],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19]。
【段意】 寫張良年輕時(shí)毀家紓難,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的豪俠行為。
注釋
[1]留侯:張良的封號(hào)。留,秦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2]先:祖先。[3]大父:祖父。[4]韓昭侯:韓國第六代國君,名武,前358至前333年在位。[5]宣惠王:昭侯之子,前332至前312年在位。韓國于此時(shí)始稱王。[6]襄哀王:名倉,宣惠王之子,前311至前296年在位。[7]釐王:名咎,襄哀王之子,前295至前273年在位。[8]悼惠王:又稱桓惠王,釐王之子,前272至前239年在位。[9]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年。[10]未宦事韓:沒有在韓國做官?;?做官。[11]僮:仆人。[12]不葬:指不以禮安葬,為節(jié)省錢財(cái)。[13]淮陽:故陳地,即今河南淮陽。[14]倉海君:當(dāng)時(shí)的隱士。[15]椎:通“錘”,一種有柄的鐵錘。[16]狙(ju)擊:暗中襲擊。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境。[17]副車:隨從乘坐的車子。[18]索:搜捕、通緝。[19]下邳:在今江蘇邳縣南。
上一篇:《史記·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孝惠帝元年[1],除諸侯相國法[2],更以參為齊丞相.》鑒賞
下一篇:《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于代[1],降下霍人[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