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借琵琶寫其所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此詞雖題為 《賦琵琶》,言外仍是借琵琶以寫其所懷也。……此詞以琵琶乃抒寫怨思之物,故歷舉琵琶故事皆與怨思有關,又借時無琵琶能手如賀懷智者,一彈可以 “定場”,以記其憂國無人之情。(劉永濟 《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詞例】
賀 新 郎
賦 琵 琶
辛棄疾
鳳尾龍香撥,自開元霓裳曲罷,幾番風月? 最苦潯陽江頭客,畫舸亭亭待發。記出塞、黃云堆雪。馬上離愁三萬里,望昭陽宮殿孤鴻沒,弦解語,恨難說。遼陽驛使音塵絕,瑣窗寒,輕攏慢撚,淚珠盈睫。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 《梁州》 哀徹。千古事,云飛煙滅。賀老定場無消息,想沉香亭北繁華歇。彈到此,為嗚咽。
【解析】此篇詞手法頗為新穎,就其章法而言,和辛棄疾的另一首詞 《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頗為相似。都列舉許多與題旨有關的典故,所用典中情事與詞人內心情感密切相關,又與時代背景緊密相聯。兩詞用典雖多,但毫不滯礙,仍圓轉流麗,原因在于強烈的抒情。相比較而言,此首在藝術上還顯示辛詞的另一特色,即豪放而兼俊逸。
詠物詞,本很平常; 詠琵琶,古今詞人也多有所作。但在不同作家筆下,風貌各異。到了辛棄疾手里,又別有滋味。
“鳳尾龍香撥”,言琵琶之名貴,又因此琵琶曾因與楊貴妃相關聯,則具有標志 “開元盛世”的獨特內涵。此處作者暗指北宋初期的歌舞繁盛之時。而 “霓裳曲罷”則是標志國運衰微與悲劇國運的開端。詞人是借唐說宋,起端即點題抒懷而不著痕跡。
“潯陽江頭”二句,語意一轉,用白居易 《琵琶行》 所敘事。白居易江邊送客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并于序中云 “是夕始有遷謫意”,琵琶一曲和彈曲女子的自述引起了他的身世之嘆。作者以 “最苦”二字飾之,表明作者亦有 “同是天涯淪落人”之感慨,作者是以白居易的情事自比,既切琵琶故事,又抒 “天涯淪落”的怨懷。
“記出塞”數句,旨意又一轉,感情頓挫,從個人遭遇寫到國家恨事。“望昭陽宮殿”則有特殊含義,是借昭君出塞暗喻 “二帝北狩”的靖康之變。正如鄭文焯所云乃“傷二帝蒙塵,諸后妃相從北猿,淪落胡地,故以昭君托喻”,韻味深長。“弦解語,恨難說”,將作者內心怨恨之情上升到無以復加之境地。上片是歷舉歷史上琵琶故事抒寫內心的怨思。
下片則由歷史轉到現實。“遼陽驛使”四句,說的是閨中少婦正懷念遠戍遼陽卻杳無音信的征人,想藉琵琶解脫內心苦悶,結果卻愈彈愈傷心,不禁淚流滿面。這是作者心念故土的象征,是作者內在情感的外化。“推手”兩句,則指彈奏琵琶。歐陽修“推手為琵卻手琶”之句即此意; 所彈奏之曲乃 《梁州》,即《涼州》。其聲“哀徹”,實際上是聽者意緒悲涼至頂點的寫照。是對白居易的“《霓裳》奏罷唱 《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之哀怨感情的進一步深化。此刻作者內心怨思已達極致,故以“千古事,云飛煙滅”將上文結束。“賀老”句是全詞的尾聲,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余緒。與開頭盛事呼應,暗點盛事己成過去,已化為歷史,有深化題旨之妙用。賀老,即開元、天寶年間的琵琶高手賀懷智,據說,他出場一彈全場為之靜寂無聲。故元稹《連昌宮詞》 中有“夜半月高弦索鳴,賀老琵琶定場屋”之句。既然“賀老定場”無消息,那么“沉香亭北”的貴妃面影當然也不可見了,這枚“鳳尾龍香撥”的琵琶自然無主了。作者在此實際是抒發其“憂國無人”之情。因此“彈到此,為嗚咽”,只能為國難家愁悲慨而已。
借詠物以寫懷的詞入宋以來不乏佳作,如姜夔的 《暗香》、《疏影》 詠梅,但旨意隱晦。而《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 一詞別開生面,從蟋蟀的哀鳴聲中獲取靈感,狀寫內心無以復加的凄惻愁怨,是詠物寫懷詞中的佳作。全章精粹,又不滯于物。但和辛詞比起來,在藝術境界上稍遜一籌。
上一篇:詠物類·詠物托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筆墨玲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