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在客觀事物影響下,在言語調節下,人腦中已有的表象經過改造和結合而產生新表象的心理過程,是一種高級復雜的認識活動。兒童的學習和發展,都需要想象。想象有不同的類型: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的想象是無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是有意想象;根據言語描繪或圖樣顯示、在人腦中產生相應新形象的過程稱為再造想象,根據一定目的任務在人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是創造想象,指向未來和個人愿望相聯系的想象是幻想。兒童階段,由于學習活動的影響,兒童的想象逐步擺脫幼兒期的直觀性、片斷性和模仿性特征,表現出更多的創造性,創造想象獲得一定發展,想象也富有現實性;兒童的想象有意性增多,有意想象逐步占據主要地位。當然,兒童想象的復雜性、概括性、邏輯性水平并不很高,尤其對不熟悉的事物,想象很貧乏。因此,在指導兒童學習時,應注意從各個方面來發展兒童的想象:①豐富學生的表象。讓學生走出校園,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廣泛地參觀,從而積累各種表象,為想象準備“原材料”。②生動的言語描述。用言語描述形象和活動,可以啟發、激發學生的想象。③培養正確、現實的想象。由于知識與閱歷不足,兒童的想象常流于空想,教師應注意引導兒童使其想象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④閱讀文藝作品。文藝作品有許多生動的描寫,是發展想象的優質養料。
上一篇:懲罰
下一篇:想象思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