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物類·筆墨玲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柳耆卿“小寒時節”,為梅花寫照,筆墨玲瓏,有超然物外之致。(黃蘇《蓼園詞選》)
【詞例】
望 梅
柳 永
小寒時節,正同云暮慘,勁風朝烈。信早梅,偏占陽和,向日暖臨溪,一枝先發。時有香來,望明艷瑤枝非雪。想玲瓏嫩蕊,綽約橫斜,旖旎清絕。仙姿更誰并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籠月。且大家留倚闌干,對綠醑飛觥,錦箋吟閱。桃李繁華,奈比此,芬芳俱別。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條謾折。
【解析】在兩宋文壇上,詠梅、贊梅、愛梅和以己喻梅、托梅言志者比比皆是。如人稱“梅妻鶴子”的詩人林逋,還有稱梅是“花中氣節最高堅”的愛國詩人兼詞人陸游,以及有《暗香》、《疏影》詞絕作的“清空” 派代表姜夔等。柳永則是一位繼林逋之后,在陸游、姜夔之先的承上啟下作家。《望梅 詞寫照梅花,筆墨玲瓏,平敘中富有變化,素淡中體現高雅,自是詠梅慢詞中的珍品。
筆墨玲瓏之一是平鋪直敘中極富曲折變化。上片大處著眼,小處入筆。由“小寒時節”的 “勁風”、“慘云”,一轉入題,說到早梅的得天獨厚,“偏占陽和,向日暖臨溪”,所以會 “一枝先發”。然而,梅花究竟香否?艷否?仙姿又是如何?“時有香來”下五句,詞人用玲瓏剔透之筆作了藝術的回答。梅花隨陣陣勁風飄香,詞人聞香點題,寫出“望梅”之句。“明艷”梅花在 “瑤枝”之上,一眼望去似雪非雪。“想玲瓏嫩蕊,綽約橫斜,旖旎清絕”,此句雖以 “想”字啟領,實質上還是 “望”的結果。選用 “想”字,一則體現作者行文變化,二則說明詞人望中有想,賦客觀梅花以主觀色彩。詞的下片更是看似平敘卻又跳躍。詞人從梅花的仙姿美貌轉而寫到 “大家”對她的依戀與興趣,忽而筆鋒一轉又寫到梅花與桃花相比,“芬芳俱別”。結尾又由花香轉說食用,力勸人們有心愛梅,“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條謾折!”至此,作者漸趨完成了由望梅到賞梅,由贊梅到愛梅的詞的主題制作的全過程。
筆墨玲瓏之二是平鋪直敘中體現詞人的愛梅之心。詞人見早梅臨溪向日、偏占陽和,已有三分喜色,只是藏而不露而已。待聞梅花飄香、沁人心肺,再望梅花朵朵在寒風中爭芳斗艷、向陽開放,詞人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選字用語不僅清婉流麗,而且明顯帶有感情成分。如 “明艷瑤枝”,“玲瓏嫩蕊,綽約橫斜,旖旎清絕”等,既是敘語,也是贊辭。說到梅花的仙姿,便有 “幽香映水,疏影籠月。”林逋 《梅花》 詩有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者表達雖略有差異,然均有異曲同工之妙。梅花可愛,還得有人觀賞,還得有知書達禮的 “大家”雅愛。于是,便有 “且大家留倚闌干,對綠醑 (美酒)飛觥,錦箋吟閱”,映襯出梅花對人及人對梅花的趣味。梅花可愛,有比較才有鑒別。于是,便有 “桃李繁華,奈比此、芬芳俱別。”這句實乃林逋 《梅花》 詩中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之句的藝術脫胎與創新。梅花可愛,不僅是她的觀賞價值,而且更在她的實用價值。梅花果實可供食用,未熟之果加工成 “烏梅”,還可作藥用和飲料。于是,便有 “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條謾折”的奉勸之辭。詞至于此,作者愛梅之情的表述已達淋漓盡致。
筆墨玲瓏之三是巧用對比、襯托手法,如用桃李與梅花對比,突出梅花的仙姿綽約;以 “大家”留倚梅旁,映襯梅花的魅力雅趣。詞人還善于偶用一、二句贊辭(下片起句)或勸辭 (下片結句),將梅花的仙姿與作用鉤勒點綴,從而將梅花的審美價值和使用價值都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因而也就具 “超然物外之致。”
有人贊柳永詞 “以平敘見長”(《宋四家詞選》 周濟語),有人說柳永詞 “森秀幽淡之趣在骨”(《介存齋論詞雜著》),并能做到 “曲處能直,密處能疏,奡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細玩《望梅》之詞,當受之無愧。
上一篇:詠物類·借琵琶寫其所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詠物類·賦雪以寓意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