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高華瑩澈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 高華瑩澈,猶以質勝,慶歷間詞如此。(先著、程洪 《詞詰輯評》 卷一)
【詞例】
喜遷鶯令
夏 竦
霞散綺月垂鉤,簾卷未央樓。夜涼銀漢截天流,宮闕鎖清秋。瑤臺樹,金莖露,鳳髓香盤煙霧。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
【解析】 高華,指“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梁代鐘嶸評曹植語,《詩品》 卷上);瑩澈,指立意清新,形象鮮明。高華瑩澈是北宋仁宗慶歷年間 (1041—1049) 詞人所追求的藝術風格。
北宋初年的詞人受五代時花間詞派影響,多以貴族們的歌舞飲宴、士大夫們的風流情事為內容,題材狹窄;格調不高,但他們在描繪綺艷的情事時,卻沒有一味渲染淫奢的場面,而往往移墨于景物形象的刻畫,力求景物的明朗和整個藝術境界的渾成。這類詞給人的感覺是: 在華麗的詞語中透露一種清新的格調,在諧適的景物布局中不乏質實的內容。把這種藝術感覺歸之于高華瑩澈,是很恰切的。
這首 《喜遷鶯令》 雖是一首宮詞,卻絕少綺麗之風,而顯得格調清新。詞的上闋描摹未央宮秋夜,注筆于遠景,宏觀景象: 晚霞將落而眉月初升,宮殿樓閣的窗戶都卷起了繡簾。從“簾卷”二字,透露出晚宴即將開始,樓閣中可能正在酣歌狂舞、淺斟低酌,“夜涼銀漢截天流”,暗指宮中的飲宴游樂直到星漢燦爛的深夜。下闋轉寫近景、微觀景象: 可能是第二天清晨,宮中樹叢中聳立著承露金莖,香盤中的鳳髓香煙霧繚繞,讓人感到這里好像是西天王母的瑤池仙境。承露金莖是好神仙的漢武帝所設,他用金盤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以求長生。詞中單點出“金莖露”,也是為了渲染“仙家氣象”。“三千珠翠擁宸游,水殿按涼州”是畫龍點睛之筆,也是卒章顯志之筆。宸指皇帝居住的地方,這里引申為皇帝的代稱,三千佩飾著金珠翡翠的妃子正簇擁著皇帝從水殿出發去巡視涼州。一個“擁”字,寫出了皇帝出游的場景氣魄。
從全詞來看,作者主要筆墨用于鋪寫景物,在寫景過程中,由遠及近,由宏入微,由靜態描摹至動態追尋,層次井然而形象明晰。詞中沒有直接描繪封建帝王和嬪妃偎綠倚紅景象,前面多用旁筆襯托,只最后一句點染。“清空”之中略見 “質實”。從這首詞的語言來看,頗顯華茂,“霞散綺”明顯是用了謝脁 “落霞散成綺”的名句,“瑤臺樹、金莖露”也是對杜甫 《秋興八首》“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的化用,但并無典籍堆砌之嫌。這就是清代沈祥龍所說的:“詞宜清空,然須才華富藻采縟而能清空者為貴。”“詞不尚鋪敘而事理自明,不尚議論而情理自見,其間全賴一清字。”(《論詞隨筆》)清人鄭文焯也說:“詞之難工,以屬事遣詞,純以清空出之。務為典博,則傷質實。多著才語,又近猖狂。”(《鶴道人論詞書》)在寫景上,要做到含蓄而不露,略形而取神,不過分求實,只在清空中配合以適當的質實,即多用旁筆點染,點到即止。
上一篇:風格類·筆端幽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抒情類·語意悲涼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