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fēng)格類·筆端幽艷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依據(jù)】 亦是午日應(yīng)有情事‘但筆端幽艷,如古錦爛然。(先著、程洪 《詞詰輯評》 卷五)
【詞例】
澡 蘭 香
淮安重午
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箬。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傷風(fēng)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yīng)翦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解析】 這首詞在寫人繪景和抒寫情懷上都具有幽艷的特點。即用纖麗之筆,對一景一物精雕細刻,力求摹形傳神,創(chuàng)造一種幽深綿遠的意境。這是工筆畫手法在詞創(chuàng)作上的運用。
整首詞寫的是端午節(jié)在淮安所見的景象,五月的淮南正是梅雨季節(jié),梅雨引發(fā)出詞人的愁緒,也激發(fā)起作者的情思,因為端午節(jié)也是情人們幽會的時節(jié),所以,詞作者很自然地緬想起“往事”,想當年的端午時節(jié),自己的意中人還具有一種雍容典雅之美。“盤絲系腕,巧篆垂簪”,作者把美人腕上的手鐲,頭上的簪子寫得多么細膩: 鐲上盤絲,簪上篆刻著精美的圖案,這也看出作者觀察之精細,體物入微才能落筆入微。從這些飾物上也透露出女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她很可能是名門閨秀,也可能是位名妓。梅雨季節(jié),美人多睏,此時她正在天青色的紗帳中剛剛睡醒,從帳外隱約可見那玉一般潔白光潤的肌膚。這也使讀者想象她那初醒時的嬌憨之態(tài)。窗外面帶著露珠的井臺旁,放著汲水用的銀瓶,窗子里,有彩繪的團扇。“彩箑云窗”、“銀瓶露井”,美人的用具、陳設(shè)都顯得十分工巧; 每個名詞前都有修飾語,這也顯示出“筆端幽艷”的特點。少年時和美人的這段情事直至今日依稀記得,當時我曾經(jīng)用借物指人的手法,寫詩贊美過她的石榴裙,表達我對她的愛慕與思戀,為此我流下傷心的淚水,致使擦淚的紅綢手帕都褪了顏色。“榴裙”寫女子衣著的華貴,帶花萼的“紅綃”寫手帕的精美,這些地方都看出用筆之細致。然而這一切都象過眼煙云,時過境遷,現(xiàn)在看到的只有遠處沙洲上的被白霧籠罩的一片箬竹。“黍夢”二字用的是 《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的典故,東周大夫行役路過鎬京,見西周過去的宗廟宮室都已消失,滿目是一片黍禾。“黍夢光陰”,指光陰荏苒,人事已發(fā)生了滄桑變化,不但箬竹“漸老”,人也“漸老”了。
下闋由情入景,“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地民歌源于騷體,多有哀怨之詞,從南朝民歌來看,也多寫男女情愛,這也容易勾起作者的傷感,使人難于承受。“楚江沉魄,薰風(fēng)燕乳,暗雨梅黃“是寫詞人眼中景物。按民俗,端午節(jié)要往江中沉下糯米食物,紀念戰(zhàn)國時期的詩人屈原,乳燕飛翔在飄著梅香的輕風(fēng)里,這正是梅子黃時雨的季節(jié),這三句寫景也極細膩。此時那些歌樓妓館里的人大概也都回去了,屋子里只剩下孤獨的我對著午鏡、蘭花和垂著的簾幕。應(yīng)剪幾枝菖蒲放在房間里自己小酌,一個人惆悵地望著一彎新月,只有它陪伴我在天邊。不說“一彎新月”而說“一縷新蟾”,這也看出“筆端幽艷”。
吳文英的詞境界并不高,而在形式上追求翻新競艷,有時甚至雕琢晦澀。他主張:“音律欲其協(xié),不協(xié)則成長短句之詩; 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 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 發(fā)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見沈義父 《樂府指迷》)“發(fā)意不可太高”固不足取,但用字雅而不露,應(yīng)是吳詞的特長,正是這一特長,構(gòu)成了他“幽艷”的風(fēng)格。
上一篇:風(fēng)格類·瑰瑋高澹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fēng)格類·高華瑩澈的宋詞藝術(shù)技巧|風(fēng)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