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劍狂人》
【本書體例】
陳青云著。16章,40萬字。華岳文藝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余夢秋十三歲時父親慘死,哥哥失蹤,流落四方,遍嘗辛酸,對世人充滿怨恨。一代魔頭三面人魔韓俊收留余,并將全部武功悉心傳授。三年業滿,韓俊命余夢秋下山送人頭怪柬。由此,江湖上掀起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屠殺。
余夢秋血洗清心寺,化身三面人魔紅衫怪客到武當山投遞怪柬。紫衣少女翠簫仙子對夢秋一見鐘情,借神奇武功,多次勸阻他不要再假扮三面人魔濫殺無辜;夢秋亦察覺師父行為詭異,內心感到不安。但不久他又血洗華山派,一時間,紅衫怪客和人頭怪柬使武林震驚。為此,峨嵋、昆侖各派欲請隱居的世外高人金姥姥出山。
紅衫怪客余夢秋武功詭異超人,重傷峨嵋等三派掌門。翠簫仙子化身丑面老婦飄然而至,與心戀夢秋的少女藍小黛等人大戰怪客,夢秋始知師父六十年前欠下累累血債,而自己成了三面人魔的替身,但因不便表露真實身份而遁去。
余夢秋再以紅衫怪客面目現身少林寺,施展出神入化的功夫連傷數人,闖出少林重陣,終被困于冰府地窖。翠簫仙子深愛余,決意規勸他棄惡從善,便也化裝三面人魔沖少林入冰府救出夢秋。夢秋得知自己深愛的翠簫仙子乃三面人魔的仇人,而自己又不能叛師,師徒之情與男女之戀兩難相容,加之身中寒毒,喟嘆間跳崖,不意奇遇斷腿老人,為之驅毒并授曠世神功,囑余為他報仇,仇人竟又是三面人魔。夢秋出谷后與師相見,魔頭卻疑他背叛自己,下毒害徒。夢秋毒發毀容,悲憤中狂奔而走。
三面人魔遇翠簫仙子和夢秋,雙方酣斗時,假三面人魔現身。真假紅衫怪客一場鏖戰,真魔倏然取下面具,誣指對手為三面人魔。夢秋難識師父廬山真面,無法確認。真魔頭趁機逃脫。
善惡既辨,余夢秋雄心勃起,揚神功重創三面人魔,但揭其面目卻是替身。假紅衫怪客與夢秋認定真正的三面人魔乃隱身少林寺的東岳隱叟,其意在謀取“如意秘箓藏真圖”。夢秋即赴少林取得秘箓,并練就如意劍法。
三面人魔東岳隱叟情急向夢秋等施放毒氣,奪取神劍秘箓,正欲痛下殺手時,一代奇人“九天尊者”趕至,奪過神劍與秘籍,驚散群魔,救起夢秋等人。
夢秋追蹤魔影,怒挑三面人魔雙目。假三面人魔紅衫怪客再次脫身,手刃魔頭。原來假魔即是六十年前被三面人魔毀容拋棄的金姥姥。
夢秋愧于遲遲不辨善惡,無顏接受翠簫仙子與小黛的愛情,毅然離眾人遠去……
此部作品著意刻畫了一個遲遲不辨善惡的俠客形象,與一般武俠小說塑造的生來即行俠仗義,懲惡揚善的英雄豪杰大相徑庭。主人公余夢秋作為三面人魔的高徒,代師步入江湖,濫殺無辜,掀起血雨腥風。在翠簫仙子的勸導下,他對師父譎詭的行為有所懷疑,內心矛盾重重,苦惱不安,但并不追查下去,辨識美丑,而是繼續血洗華山,重傷峨嵋、昆侖、點蒼三派掌門人,結怨武林。直至翠簫仙子與藍小黛聯手與之抗爭,他才感悟到自己成了血債累累的三面人魔的替身,下決心查明真相。待到翠簫仙子獨闖少林從冰府中將他救出,他始明師父的本來面目。善惡已分,他卻又囿于為徒不能叛師而終不辨善惡,投崖自盡。延至遭三面人魔下毒毀容,切齒之恨,方始猛醒,斬斷情義之絲,涇渭善惡,勃起雄心,怒傷“恩師”。
余夢秋為俠卻不辨善惡,不明真偽,不匡扶正義,難謂之“俠”;但他確又懷俠士肝腸,含英雄本色。難決美丑,難斷師情,難除惡務盡,可道其“愚”;但確又富滴水涌泉之義,不失豪杰風采。如此,作者塑造了一個矛盾的人物,而惟其內心飽含矛盾,才顯露出人物的厚度與力度,給讀者留下較深刻的印象。
小說結構嚴謹,布局謀篇輕重緩急,回旋轉折,結成一體。懸念巧置,枝條參差,圭干則直立。余夢秋化身紅衫怪客三面人魔入江湖瘋狂報復,為虎作倀,顯露真容后,武林中又出現一位假紅衫怪客。假紅衫怪客與真三面人魔相斗,重創魔頭后揭其面具,竟為替身。似此時而假對假,時而假對真,離離奇奇,迷霧層層,臨尾聲方知假三面人魔乃隱居多年的世外高人金姥姥,真魔則是藏身少林寺的東岳隱叟。全篇如繭抽絲,如鱗密接,讀來環環相扣,情趣頻生。
上一篇:《血刀江湖載酒行》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血手印》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