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類·瑰瑋高澹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潘漁莊希白,字懷古,永嘉人。寶佑中登第,干辦臨安府節制司公事,工長短句。其九日大有一解云:“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用事用意,搭湊得瑰瑋有姿。其高澹處,可以與稼軒比肩。(查禮 《銅鼓書堂詞話》)
【詞例】
大 有
潘希白
戲馬臺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蒪鱸,霜前雁后。
【解析】瑰瑋高澹,即奇偉卓異,起伏迂回之意。潘希白的這首 《大有》是重陽抒懷之詞。首句交待了地點、節令。古人有九月九日重陽節采菊的風俗。“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是寫采菊歸來后回望遠處的景色。以上幾句中暗用陶淵明 《飲酒》 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信手拈來,自然貼切,毫不生硬,在瑰瑋的景色中陶翁那高雅淡泊情懷自然也暗寓其中。接下去一句感情跌宕,寫翌日天氣突變,一夜風雨交加,全然不象登臨的時候。蕭瑟的景色引起一片悲秋情懷,這與宋玉在 《九辯》 中所表現悲秋情懷一樣,令人突然清瘦了許多。“衛郎”指晉時的衛玠,此人自幼風神清秀。整個上片用事用意,搭湊得瑰瑋有姿,其感情起伏跌宕,迂回有致,可謂高澹。
下片寫由秋景引起的思鄉之情。“紅萸佩,空對酒。”紅萸即茱萸,有濃烈的香味,古人習慣在重陽節這天佩茱萸以去邪辟惡。隨著秋意的加深,首先感到寒意的是河邊的洗衣婦人。繼而補一句“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下面又用“整帽檐”和“搔首”這兩個外在動作表現內心涌動的情緒。最后用晉張翰的典故揭示這種情緒的內涵是年年依舊的思鄉之情,這種情緒每到“霜前雁后”就更加強烈,難以抑制。
此詞多處用了典故,或用前人詩意,或用前人事跡,用事用意都很奇偉卓異。融會整首詞的意脈,可以看出作者對仕途生活的厭倦,歸鄉情緒表達得很強烈。作者在表達這種感情時不是起筆就一泄無余,而是先寫重陽的雅興和美景,然后轉入秋景的渲染,從而引出歸鄉情懷,頗具起伏迂回之致。
上面 〔依據〕中說“其高澹處,可以與稼軒比肩。”辛棄疾的作品中,有一些確有瑰瑋高澹的特點。如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這首熟為人知的詞。上片也寫登高悲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下片“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同樣用了張翰故事,然后用“劉郎才才氣”,“樹猶如此”等典故,表現自己報國之志。其用事用意,也可謂搭湊得十分瑰瑋有姿,而這些典故在內容上又一步三折,起伏迂回,恰好體現了其高澹處。
上一篇:風格類·格調纖麗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風格類·筆端幽艷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