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宋史
496卷。元脫脫(1314~1355)撰。脫脫,元代大臣,字大用。順帝至元六年(1340)發動政變,驅逐了伯顏,次年任丞相,恢復科舉,治黃河,主修宋、金、遼三史。《宋史》修于順帝至正三年到五年,是紀傳體宋代史。首創《道學創》,因成書倉促,北宋詳細,南宋簡略,多有缺漏。剪裁、考證的資料多,有的有目無文。該書保存了不少原始資料,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明清以后對《宋史》改作、補充的也很多,成書的有柯維棋《宋史新編》、錢士升《南宋書》、陸心源的《宋史翼》等。《宋史》本紀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是二十四史中最龐大的一部史書。《宋史》是官修書,先后由脫脫、阿魯圖主持修撰,又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巖、歐陽玄等人任總裁官,僅用了二年半的時間,是因為它是在紀、傳、志、表已完備的基礎上撰成的。《宋史》的特點“大旨以表彰道學為章,余事皆不甚措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錢大昕說“《宋史》最推崇道學,而尤以朱元晦(熹)為宗”。
《宋史》的記事起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趙匡胤稱帝,迄于趙昺祥興二年(1279),共320年歷史。編修準備了五六十年,材料主要是刪削宋國史,參考歷朝實錄及立傳人的子孫家譜、行狀等。《宋史》史料豐富,不乏珍貴的史料,如《天文志》記載公元1054年6月10日,新星出現于金斗座,經過一年又隱沒不見了,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第一顆超新星記錄。在《天文》、《律歷》、《五行》中也保存了許多天文、氣象、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資料。《宋史》有遺漏,又蕪雜,有的一人兩傳,傳與傳,表與傳,傳文與傳論間互相矛盾。所以有后人改寫,考訂、增補,修成《宋史新編》。還有明代王維儉的《宋史記》、清代陳黃中的《宋史稿》等,但都不如《宋史》詳實。中華書局出版的《宋史》四十冊是較好的本子。
上一篇:散文·孟子
下一篇:古代教育·容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