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窟》的主要內容,《游仙窟》導讀
《游仙窟》是唐代傳奇,張鷟撰。唐代開元年間此篇已傳入日本,國內久已失傳。日本有鈔本及刻本兩種,如醍醐寺鈔本、元祿刻本等。近世始據日本鈔刻本重新印行。有陳乃乾《古佚小說叢刊》本、上海北新書局川島標點本、汪辟疆《唐人小說》本、1955年中國古典文學出版社方詩銘注釋本。
張鷟(658?—730?),字文成,號浮休子。深州陸澤(今河北深縣)人。調露初登進士第,授齊王府參軍,又數應制舉,皆登甲第,頗有文名。曾任襄樂、長安等縣縣尉,遷鴻臚丞。鷟性情急躁,不拘小節,為宰相姚崇所惡。開元初,御史李全交劾其訕短朝政,貶嶺南。不久升遷, 任司門員外郎。 鷟文思敏捷, 言談詼諧?!缎绿茣氛f他:“下筆輒成,浮艷少理致,其論著率詆誚蕪猥,然大行一時,晚近莫不傳記”。員半千稱:“張子之文,如青錢萬簡萬中,未聞退時,時流重之,目為青錢學士”(《舊唐書》)。著作除《游仙窟》外,尚有《龍筋鳳髓判》4卷、《朝野僉載》6卷傳世。
《游仙窟》為張鷟早期作品,長約3萬字。篇中敘述作者奉使河源,在積石山神仙窟中遇神女十娘、五嫂,彼此詩書贈答、戲謔調笑、宴飲歌舞,無所不至。后由五嫂作媒,將十娘許嫁文成,一夜而別,按唐時習俗,“仙”指妖冶女子,故題名《游仙窟》。作者有意夸飾十娘門第,稱其為“崔女郎”、“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舊族”,并以欣賞態度描寫了她們與作者的輕佻浪謔之情。其粗鄙淺薄雖不足取,然全篇敘述委婉,詞藻華艷,文多駢儷,時雜俚語俗諺,頗具特色,亦可見唐代民間講唱文學的影響。此外,唐代一些口語也賴以保存。在初期唐傳奇作品中,《游仙窟》確是一篇內容、形式都比較特殊的小說。
《游仙窟》在唐傳奇的發展史上起了重要作用。在內容上他已由寫鬼神之怪轉向傳人事之奇,在藝術上也從六朝志怪的“粗陳梗概”轉向細膩委婉的描繪。應該說,《游仙窟》完成了由志怪小說到傳奇小說的過渡。魯迅在《 (游仙窟)序言》中說:“不特當時之習俗如酬對舞詠,時語如䁠荌嫇,可資博識;即其始以駢儷之語作傳奇,前于陳球之《燕山外史》者千載,亦為治文學史者所不能廢矣”(《集外集拾遺》)。從多方面評價了這篇小說。張鷟在國外也享有盛名,據史書記載:“新羅、日本東夷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貝以購其文,其才名遠播如此”(《舊唐書》)。
上一篇:《溫病條辨》的主要內容,《溫病條辨》導讀
下一篇:《瀟湘雨》的主要內容,《瀟湘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