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類·篇折氣貫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依據】詩、詞雖同一機杼,而詞家意象亦或與詩略有不同,句歆敏,字歆捷,長篇須曲折三致意,而氣自流貫乃得。近讀宋人詠茶一詞……,其亦可謂妙于聲韻,得詠物之三昧也。(朱承爵《存馀堂詩話》)
【詞例】
品 令
茶 詞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凈,隻輪慢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解析】 “篇折氣貫”是長調慢詞篇章結構的重要美學原則,所以劉永濟先生在《詞論》 中特別強調:“長調以局勢變換而氣脈貫穿為要則”。“篇折氣貫”意謂抒情、寫景、敘事既要一氣貫注,如蛇灰引線,有脈絡可尋; 又要錯綜變化,波瀾起伏,盡態極妍。只有如此,才能創造曲折婉轉之至美境界。亦如沈祥龍所云:“長調須前后貫串,神來氣來,而中有山重水復、柳暗花明之致” (《論詞隨筆》)。黃庭堅的這首《品令》,即是朱承爵推舉的典型詞例。
此詞詠茶。黃庭堅耽茶成癖,朱熹曾有“分寧一茶客” (《朱子語類》)的戲言。綜覽黃氏詩詞,詠茶者五十有余。這首詞曲折多姿,騰挪頓宕,波瀾起伏,可以說是黃庭堅詠茶的代表詞作。上片寫煮茶,分為三層。一寫“分餅”,即皇帝賜茶。茶為有雙鳳紋的茶餅。起筆“鳳舞團團餅”句即寫茶餅之狀,“鳳舞”,一語既點明所詠者為“鳳茶”,又寫出詞人無比奇妙的想像,把茶寫成有情感、有生命之物,能翩翩起舞。“恨分破、教孤令”,一個“恨”字寫“鳳茶”之性靈,描寫分離之苦,極為傳神。也寫出茶為貢品,乃皇上所分贈。據楊大年 《談苑》一書所記:“貢茶凡十品,曰龍茶、鳳茶……,龍茶以貢乘輿及賜執教、親王、長主。馀皇族、學士、將帥,皆得鳳茶”。二為“碾茶”。茶餅結構緊密,質地堅硬,用時必須碾碎。“金渠”是一長渠形碾茶器具,俗名“碾巢”。“只輪慢碾”則寫碾茶過程,動作要輕,速度要慢,極言其操作的小心謹慎,以顯示貢茶的珍貴。“玉塵光瑩”寫研好的茶末極為清亮晶瑩。三寫煮茶。“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突出茶的功用。“酒病”即病酒,亦稱醉酒,而飲茶可以醒酒。“早減了”一語即寫聞茶沸之聲酒病已減,可見此茶品質之好。上片從分茶、碾茶、煮茶三個層次寫出茶的形象、功用,賦予茶以生命、情感,且用筆不沾不脫,靈動飛揚,極變化多姿之能事,已顯示出“篇折氣貫”的藝術特色。
下片寫品茶,亦分三層。一寫“味濃香永”。過片三句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寫出茶味、茶香、茶的功用。茶味醇厚,故曰“濃”、茶香持久,故曰“永”;酒醉飲茶,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故曰“成佳境”。二寫品茶之境。作者以豐富的想象把品茶的感受比作舊友相逢之情,溫馨無比。“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詞人與茶的感情,如舊友萬里歸來,那么深厚,品茶時如同和朋友在燈下款語,氣氛是那么融洽。使茶的形象更為生動、鮮明。三寫品茶的感受,是“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謂飲茶之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個中情味。這種不言其妙而妙自現的表現手法,使讀者對茶的認識、體味更加深化,欲知其味,須親自品嘗。胡仔云:“魯直諸茶詞,余謂 《品令》一詞最佳。能道人所不能言,尤在結尾三四句”(《苕溪漁隱叢話》)。全篇以詠茶為主旨,一氣貫注而又曲折層深,可謂詠物之佳構。
上一篇:結構類·騰挪之筆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
下一篇:起結類·曲終奏雅的宋詞藝術技巧|風格|特點|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