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真假李逵》解說與賞析
《水滸傳》第43回“假李逵剪徑劫單人,黑旋風沂嶺殺四虎”,從這個回目中即可看出,作者是把“假李逵”李鬼與“黑旋風”這個真李逵對照起來描寫的;在同一回中還寫了李逵有個當長工的哥哥李達。李鬼、李逵與李達,不僅在藝術上有相互襯托、對照的作用,而且他們分別代表了三條不同的人生道路,三種不同的典型意義,表明了作者對李逵形象的充分肯定和熱烈頌揚。
李逵不只是個英勇無畏、奮勇沖殺的硬漢子,而且還有一副慈悲善良、救人急難的軟心腸。他懷著一片孝心,不惜冒著被官府通緝的危險,回家接母親到梁山泊過幾天快活日子。不料途中遇到一個攔路搶劫的人,此人“手里拿著兩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臉上”,冒充是黑旋風李逵,李逵一看他是“學老爺名目,在這里胡行”,便“挺起手中樸刀,直奔那漢”,把他搠翻在地,告訴他:“我正是江湖上的好漢黑旋風李逵,便是你這廝辱莫老爺名字。”這時他才供認他的真實姓名叫李鬼,是“盜學爺爺名目,胡亂在此剪徑”。李逵便斥責說:“叵耐這廝無禮,卻在這里奪人的包裹行李,壞我的名目,學我使兩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說著他就“劈手奪過一把斧來便砍”。這里作者通過李逵一再斥責李鬼攔路搶劫的行徑是“辱莫老爺名字”,是“壞我的名目”,顯然是要以此劃清真假李逵的界限,駁斥封建統(tǒng)治階級把李逵等造反者誣蔑成盜賊寇匪的惡毒伎倆。就在這之前,李逵在沂水灣西門外看到通緝宋江、李逵等人的官府榜文上,不是還稱他們?yōu)椤罢\”、“從賊”么?真假李逵的鮮明對照,就說明真正的造反者李逵,跟攔路搶劫的李鬼是有本質區(qū)別,水火不容混淆的,封建官府給李逵等戴上“賊”的帽子,那完全是統(tǒng)治階級對造反者的誣蔑。這對當時廣大讀者認清李逵等造反者的革命本質,劃清造反者與盜賊寇匪的界限,蕩滌封建統(tǒng)治階級潑在造反者身上的污水,顯然有著不可低估的重大意義。
盡管李鬼冒充李逵攔路搶劫,是對李逵名聲的莫大破壞與侮辱,但是當李逵聽到李鬼謊稱“爺爺殺我一個,便是殺我兩個”。“小人本不敢剪徑,家中因有個九十歲的老母,無人養(yǎng)贍,因此小人單題爺爺大名嚇唬人,奪些單身包裹,養(yǎng)贍老母。其實并不曾敢害了一個人。如爺爺殺了小人,家中老母,必是餓殺。”他便馬上放下已經(jīng)舉起的板斧,自肚里尋思道:“我特地歸家來取娘,卻倒殺了一個養(yǎng)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罷,罷! 我饒了你這廝性命。”他不但沒有殺李鬼,還送給他“十兩銀子做本錢”,叫他去“改了業(yè)養(yǎng)娘”。這不但更加突出了李逵的孝心和善良性格,而且也進一步說明,李逵剛才之所以要殺李鬼,絕不僅僅是因為他壞了李逵的名聲,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剪徑害人,所以當他聲稱“并不曾敢害了一個人”,搶劫又是為了“養(yǎng)贍老母”,李逵便立刻饒了他,并拿出銀子來幫助他。
可是李逵畢竟太善良了,他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當他走到山凹里兩間小屋內(nèi)拿錢買點酒飯吃時,恰巧聽到李鬼回來告訴他的妻子如何騙李逵“家中有個九十老母,無人養(yǎng)贍”,并商議要用麻藥來害李逵,這才使李逵不得不把李鬼殺了,并“去李鬼身邊搜了那錠小銀子”。這既進一步突出了李逵的純樸,他自己有孝心,便輕信李鬼也有孝心,又揭示了李鬼狡猾、狠毒的本質,李逵饒了他性命,送了他銀子,他卻還要謀害李逵,這種人確實如李逵所說:“情理難容!”它昭示人們:對李鬼這樣的壞人,絕不可輕信,絕不能講仁慈,否則就是養(yǎng)虎遺患,貽害無窮;李逵與李鬼的本質區(qū)別,不僅在于他絕不干盜賊寇匪的罪惡勾當,更重要的,他正是砍殺像李鬼這樣吃人的“老虎”的殺虎英雄。
李逵在殺了李鬼之后,便回家接母親。從此,作者又轉入了李逵與李達的性格對照。李逵是個造反英雄,而他的當長工的親哥哥李達,卻是膽小如鼠的奴才。他對哥哥非常有禮貌,一見面“便拜道:‘哥哥,多年不見。’”而他的哥哥李達對他則粗暴無禮,一見面便“罵道:‘你這廝歸來則甚?又來負累人。”他怕李逵造反,使他受到連累。好在作者并不是把李達這個人寫得很壞,而是寫出了李達這種粗暴無禮的態(tài)度,完全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壓迫造成的。如作者寫李達訴說道:“當初他打殺了人,把我被枷帶鎖,受了萬千的苦。如今又聽得他和梁山泊賊人通同,劫了法場,鬧了江州,現(xiàn)在梁山泊做了強盜。前日江州行移公文到來,著落原籍追捕正身,卻要捉我到官比捕,又得財主替我官司分理,說他兄弟自十年來不知去向,亦不曾回家,莫不是同鄉(xiāng)同姓的人冒供鄉(xiāng)貫?又替我上下使錢,因此不吃官司杖限追要。現(xiàn)今出榜賞三千錢捉他。你這廝不死,卻走家來胡說八道!”李逵勸他“哥哥不要焦躁,一發(fā)和你同上山去快活,多少是好”。李達不但不聽,反而“大怒”,“要打李逵”,又氣惱地“把飯罐撇在地下,一直去了”。李逵判斷:“他這一去,必然報人來捉我”,于是,他便給哥哥留下一錠五十兩大銀子,放在床上,背著娘去了。等李達到財主家報告,領著十來個莊客趕來家時,見“鐵牛留下銀子,背娘去那里藏了”。李達便以“這里小路甚雜為由,也不去追趕,就叫莊客各自回去了”。看來李逵和李達盡管對待造反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但是兄弟情義并未泯滅。
令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是,因為“李逵怕李達領人趕來,背著娘只望亂山深處僻靜小路而去。看看天色晚了。”“娘兒兩個,趁著星明月朗,一步步捱上”沂嶺。娘要喝水,他把娘放下,自己到溪澗尋水來給娘喝。等他尋了水回來時,不料娘已經(jīng)被老虎吃掉了。雖然李逵“猛拚一身探虎穴,立誅報冤仇”,但他畢竟未能對母親盡到孝心,反而使母親落入了虎口。如果不是李達領人趕來捉李逵,這場意外的災難就不會發(fā)生。作者這樣寫,實際上也就是對李達那種為虎作倀的奴才道路的批判和否定。
在與李鬼、李達的對照、襯托之下,李逵的形象就顯得更加英姿勃勃,而李鬼、李達的所作所為,則顯得更加可憎、可鄙。
上一篇:《紅樓夢·真假之情》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西游記·石猴出世》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