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曉樓先生曙,……十歲就塾,年余,讀四子書未畢,即去香作雜傭保,然停作,輒默誦所已讀書,苦不明詁解。鄰之富人,為子弟延經義師,先生乘夜狙其軒外,聽講論。數月,其師覺之,乃閉外戶不納。先生憤甚,求得已離句之舊籍于市,私讀之達旦,而日中傭作如故。年二十,乃棄舊業,集童子為塾師。童子從君游,則書必熟,作字正楷,以故信從眾。修脯入稍多,益市書,遂博通壹,學以大成。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卷一○ 事亦見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征》卷四二二引清包世臣《凌曙墓表》。
[述要] 經學家凌曙(字曉樓)十歲入鄉塾讀書,才一年余,《四書》尚未讀完,即因家貧而到一香料作坊中幫傭打雜,然一有空暇,則默誦已讀過的書,但苦于不明文義。鄰居一富人家,聘請經師在家中教兒輩,凌乘夜間伺于其堂屋外,聽經師講論。數月后,被經師發覺,將外屋門關閉,不讓凌進入。凌非常氣憤,在市肆購得已作斷句的舊書,從此每天晚上讀書到天亮,而白天干活如故。直到二十歲,才辭雇不干,而召集童子自為塾師。凡跟他學的童子,皆讀書必熟,寫字工整,因此信從他的人越來越多。凌收入稍有增多,則益加買書研讀,后來終于博通專精,學問大有成就。
[事主檔案] 凌曙(1775—1829) 清江蘇江都人。字曉樓,一字子昇。曾受業于包世臣。后入京為阮元校輯《經郛》。以為《春秋》之義存于《公羊》,而《公羊》之學傳自董仲舒《春秋繁露》,乃搜集舊說并吸取清代學者研究成果,撰成《春秋公羊禮疏》、《春秋繁露注》。
上一篇:《多情喚卻羞 卞玉京 吳偉業》
下一篇:《大書及時雨 張岱 南華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