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兵法》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亦稱《吳子》,中國古代著名兵書,《武經七書》之一,向與《孫子兵法》齊名,并稱為“孫吳兵法”。《漢書·藝文志》著錄《吳起》48篇,早佚。今存《吳子》6篇,包括《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共計3千字。依次論述了經國治軍的戰略;分析判斷敵情的要領及對不同情況、不同敵手的作戰方法;訓練、行軍、宿營及馴養使用戰馬的原則和方法;將帥在治國統軍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應具備的條件,觀察分析敵將優劣的方法;遭遇強敵、敵眾我寡、敵拒險堅守、敵斷我后路等情況下的應急方法與勝敵的策略以及谷戰、水戰、攻城等作戰要領;獎勵有功、激勵無功、鼓勵部隊士氣的措施等。該書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前期豐富多彩的實戰經驗,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戰爭理論、作戰指導和軍隊建設方面的觀點。在戰爭觀方面,它從政治與軍事的全局出發,提出“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圖國方略,主張對內要加強和鞏固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統治,對外強調積極備戰,加強軍隊建設,以利于進行兼并戰爭。在作戰方面,強調料敵用兵,審敵虛實,隨機應變,因情擊敵,因敵制勝,根據作戰對象的不同和形勢的變化,實施不同的謀略和決策。在治軍方面,提出“明法審令”、“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的王張,強調規定明確的號令作為軍隊行動的準則,用嚴格的紀律約束士兵,強調信賞明罰,選賢任能,強調嚴格訓練,提高作戰能力。該書集中反映了吳起軍事思想的基本內容,頗具特色,是一部在軍事學術史上與《孫子兵法》并列的古代軍事理論名著,被奉為兵學經典,對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發展曾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兵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久負盛名,被西方人譽為“箴言”和“無價的真理”。但此書秦代被禁,因為是兵書,怕被人利用此書造反作亂。現有日、英、法、俄等多種譯本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對世界軍事思想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該書存有黃氏刊本、明吳仁二十二子本、武經七書二卷本、傳經堂本、兵法匯編本、曾氏叢書本、四庫全書本等。另有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注釋本,1975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譯注本。
上一篇:《史記會注考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唐會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