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陋室銘(劉禹錫·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靈異了。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苔痕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是博學(xué)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xué)問的人。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jīng)。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二、作家作品簡介
選自《全唐文》卷六〇八。陋室,簡陋的屋子。銘,一種文體。劉禹錫,唐代文學(xué)家。字夢得,洛陽人,有《劉夢得文集》。
三、解釋加點的字詞
[1]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一種文體。
[2]有仙則名:名,出名。
[3]有龍則靈:靈,靈異。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xīn):斯,這,為指示代詞。陋室:陳設(shè)簡單而狹小的房屋。惟,只,同介詞“以”,起強調(diào)作用。吾,我,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5]苔(tái)痕上階綠:上:長到,蔓到的意思。
[6]鴻儒(rú):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7]白丁:這里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的人。
[8]調(diào)素琴:調(diào),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素,不加裝飾的。
[9]金經(jīng):即《金剛經(jīng)》,這里泛指佛經(jīng)。
[10]案牘(dú):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公文)。
[11]勞形:形,形體、身體。勞:使……勞累。
四、問題設(shè)計
1.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寫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此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寫山水對寫陋室有何作用?
答:以山水作類比,引出陋室;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輝。
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陋室的特點。
答:以山水作類比,引出陋室;描寫了陋室清幽、寧靜、簡樸;主人活動高雅;暗示陋室不陋,因人生輝。
4.作者描寫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對寫陋室有何作用?
答:表現(xiàn)了作者高潔偉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5.“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與“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都是寫室中事,寫作角度有何不同?
答:前句從正面說,是實寫,表現(xiàn)室主人的從容雅靜;后句從反面寫,是虛寫,表現(xiàn)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6.作者為何要寫“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答:用它們作類比,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暗示陋室不陋。進一步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
7.作者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你對這種交友之道進行辯證的分析。
答:作者講究擇友交往,重視“無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學(xué)習(xí),但是,作者的這種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賞、清高孤傲的思想傾向,這一點又是不足取的。
附:
劉禹錫憤寫《陋室銘》
劉禹錫因為熱心支持王叔文政治革新,得罪了當(dāng)時朝廷的權(quán)貴寵臣,被貶到今天的安徽和縣當(dāng)通判。和縣唐時稱和州,和州的知府姓策,策知州是個見利忘義、妒賢嫉能的小人。他看到劉禹錫得罪了不少權(quán)臣,又不得勢,就有意給他小鞋穿。按照當(dāng)時的規(guī)定,通判應(yīng)該住衙門里三間三廈的屋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門給了劉禹錫三間小屋。這三間小屋面臨大江,推窗便可看到浩瀚的江面,劉禹錫反倒十分高興,并欣然在自己的房門上懸掛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不僅抒發(fā)了自己對這三間小屋的喜愛,也表明了自己的心志。這舉動可氣壞了策知州,他命令衙門的書丞將劉禹錫的房子由城南門調(diào)到城北門,面積由三間減小到一間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觀白帆。這一間半小屋位于德勝河的邊上,附近是一排排楊柳。劉禹錫看到這些景色,欣然命筆,又寫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仍舊在這一間半小屋里讀他的詩,寫他的文。策知州見劉禹錫仍不買他的賬,連肺都快要氣炸了。他和書丞商量了好久,便又在城中為劉禹錫選了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逼他搬家。
半年時光,搬了三次家,劉禹錫想,這狗官也實在太不像話了,想作弄我,我偏不買你的賬,你要我愁,我偏樂,于是,就提筆寫下了這篇《陋室銘》。劉禹錫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潔之意,實在難能可貴。
五、主旨
本文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上一篇:《醉翁亭記(歐陽修·北宋)》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
下一篇:《飲酒(其五)(陶淵明·晉)》中考必背古詩文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