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辭用韻《流水對》原文|注釋|賞析|匯評
【依據(jù)】
詩善煉格。前段敘事,數(shù)層括以四語;后段寫景,一意拓為半篇。“兒童”、“鳥雀”同倒裝法,“秋水”、“野航”用流水對。(黃生《杜詩說》)
五六天然好句。(紀昀《瀛奎律髓刊誤》)
【詩例】
南鄰
杜甫
錦里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解析】
作為對仗,有工對,借對、扇面對和流水對等不同的形式。工對就是工整地對仗,出句與對句嚴格地按同一事類,如天文、地理、顏色、數(shù)目等構(gòu)成對仗,像“繞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白居易《杭州名勝》),“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借對是指利用諧音或借義形成對仗,如李商隱的《無題》:“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即借石榴的“石”與出句中金燼的“金”形成對仗。扇面對又叫隔句對,即上聯(lián)的出句與對句分別與下聯(lián)的出句與對句相對。如鄭谷的“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無。今日還思錦城事,雪消花謝夢何如。”即一三句相對,二四句相對。流水對是與上述幾種都不同的對仗方法,工對也好,借對、扇面對也好,一般來說,出句與對句都各自獨立,每一句都有一個完整或獨立的意思,而流水對則是出句和對句銜接在一起,才能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出句和對句之間意思連貫而下,有如流水。從表面上,似乎不對偶,但實際上是種更高境界的對偶,因為以正對為標準形式的對偶美,在于充分發(fā)揮了漢語言的對稱美和均衡美。但事物就是這樣:老是對稱就顯得呆板機械,一味強調(diào)均衡也會造成凝重板滯,所以借對、寬對等形式的產(chǎn)生就是要在形式上松動一下,避免過于呆板,而流水對在形式上更為自然流走,既得對稱均衡之美又無板重凝滯之弊,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對稱美。如《南鄰》中的“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從表面上看,“秋水”與 “野航”: “四五尺”與“兩三人”并不相類,并未構(gòu)成對比,但兩句放在一起,卻前后銜接、一脈貫注,表達出一個完整的意思:正因為漲“秋水”,才會有“野航”;正因為秋水初漲,才四五尺,故野航承載不多,“恰受兩三人”。出句為因,對句為果。而秋水新漲,野航初渡,構(gòu)成了一幅江村野渡清幽而又自然的美景,更好地襯托出錦里先生這位鄉(xiāng)村隱士安貧樂道的高潔之趣。所以紀昀贊嘆說五六兩句是 “天然好句”。
上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修辭用韻《當句對》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詩藝術(shù)技巧·修辭用韻《連綿對》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