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記》·干將莫邪①》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搜神記》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欲殺之。劍有雌雄。其妻重身當產,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若生子是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于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王大怒,使相之,劍有二,一雄一雌,雌來,雄不來。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比后壯,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子出戶南望,不見有山,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即以斧破其背,得劍。日夜思欲報(11)楚王。
王夢見一兒,眉間廣尺(12),言欲報仇。王即購之千金(13)。兒聞之,亡去,入山行歌(14)。客(15)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16),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17)。客曰:“不負子也。”于是尸乃仆(18)。
客持頭往見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于湯鑊(19)煮之。”王如(20)其言。煮頭,三日三夕不爛。頭踔(21)出湯中,瞋目(22)大怒。客曰:“此兒頭不爛,愿王自往臨視(23)之,是(24)必爛也。”王即臨之。客以劍擬(25)王,王頭隨墮湯中;客亦自擬己頭,頭復墮湯中。三首俱爛,不可識別,乃分其湯肉葬之。
【注釋】選自《搜神記》。作者干寶,字令升,新蔡(今河南新蔡)人,東晉史學家、文學家,曾任著作郎、散騎常侍等。《搜神記》原書已佚,現在通行的二十卷本為后人輯錄。此書主要輯錄神仙怪異故事,其中保存了一些有意義的故事傳說。干將、莫邪,夫妻兩人,相傳為楚國的冶鑄工。
〔重(chóng)身〕懷孕。
〔當產〕就要生孩子了。
〔語(yù)〕告訴。
〔背〕后面。
〔將〕持,拿。
〔相(xiàng)〕審視,觀察。
〔比〕及,等到。
〔壯〕成年。
〔松柱下石低之上〕歷來注者認為此處意思不清楚。暫作“松木柱子下的石頭柱基”解釋。
(11)〔報〕報復,報仇。
(12)〔眉間廣尺〕雙眉之間有一尺寬的距離。形容相貌出奇,這是夸張的說法。
(13)〔購之千金〕懸賞千金捉拿他。購,懸賞征求。
(14)〔行歌〕邊走邊歌唱。借以抒發自己的心情,表露自己的意向、愿望等。
(15)〔客〕來往于各國之間的具有一定文武才能的士人。
(16)〔自刎(wěn)〕自殺。刎,割頸。
(17)〔立僵〕死后直立不動。
(18)〔仆(fù)〕倒下。
(19)〔湯鑊(huò)〕開水鍋。湯,熱水。鑊,古時烹煮用的器物,形狀像鍋。
(20)〔如〕依照。
(21)〔踔(chuō)〕跳。
(22)〔瞋(chēn)目〕瞪眼。
(23)〔臨視〕從上往下靠近地看。
(24)〔是〕這樣。
(25)〔擬〕比劃,作出砍的樣子。這里形容劍的鋒利。
【譯文】楚國的干將和莫邪夫妻給楚王鑄劍,三年才制成。楚王發火,要把他們殺了。鑄成的劍有雌劍和雄劍兩把。干將的妻子懷孕就要生產了,丈夫告訴妻子說:“我替大王鑄劍,三年才鑄成。大王惱了,我去了,大王一定會殺我。你如果生下孩子是男的,長大了,告訴他說:‘出了門看南面的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劍就在它背后。’”就這樣干將帶著雌劍去見楚王。楚王大發雷霆,叫人驗看這把劍,知道有兩把劍,一把雄劍,一把雌劍,雄劍沒拿來。楚王發火,就殺了他。
莫邪的兒子名叫赤,等他成年以后,就問他母親說:“我父親在哪兒呢?”母親說:“你父親給楚王鑄劍,三年才鑄成,大王發火,把他殺了。他臨走時囑咐我告訴你:‘出了門看南面的山,松樹長在石頭上,劍就在它背面。’”兒子出了門朝南看,沒看見山,只看到屋前松木柱子在石頭柱基上,就拿斧子劈開背面,找到了劍。他日夜想要找楚王報仇。
楚王夢見一個孩子,雙眉之間有一尺寬,說要報仇。楚王就懸賞千金捉拿那孩子。孩子聽到這個消息,就逃走了。孩子逃到山里去,一邊走一邊悲歌。有個士人遇到他,說:“你很年輕,為什么哭得這么悲傷呢?”孩子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了我父親,我要報仇。”士人說:“聽說楚王懸賞千金買你的頭,拿你的頭和劍來,我替你報仇。”孩子說:“太好了!”于是立刻自殺,雙手捧著頭和劍奉獻給士人,身體直挺挺地立著。士人說:“我不會辜負你。”這樣,尸體才倒下去。
士人帶著孩子的頭去見楚王,楚王非常高興。士人說:“這是勇士的頭,應該放在開水鍋里煮。”楚王照他的話去做了。煮頭,三天三夜煮不爛。頭跳出鍋來,瞪著眼發火。士人說:“這個孩子頭煮不爛,希望大王親自去看看,這樣就一定爛了。”楚王就走到那里。士人拿劍對著楚王一比劃,楚王的頭跟著就掉到開水里;士人也拿劍對自己比劃一下,他的頭也掉到開水里。三個頭一起煮爛了,分不清是誰的頭,就把肉跟湯分開埋了。
上一篇:《孟子·寡人之于國也》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
下一篇:《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全文|原文注解與大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