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貞·陪段侍御登靈巖絕頂》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王世貞
徑折全疑盡,峰回陡自開。
蒼然萬山色,忽擁岱宗來。
碧澗傳僧梵,青天落酒杯。
雄風別有賦,不羨楚蘭臺。
這首詩圍繞著“登靈巖絕頂”而展開。“靈巖”,即靈巖山,又名方山。在山東長清縣東南九十里。首聯寫登攀中的所見所感:“徑折全疑盡,峰回陡自開。”山徑曲折,疑若無路,突然又峰回路轉,豁然開朗。此二句詩在章法上頗似陸游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卻是目擊成詩、即景會心之句。頷聯寫剛剛登上靈巖絕頂時所見到的景象:“蒼然萬山色,忽擁岱宗來。”“岱宗”,即泰山,古人以為諸山所宗,故稱“岱宗”。這二句承接首聯中的“開”字而來,眼界大開,氣象開闊。從寫景的布局來說,“蒼然”句從“面”上著色,“忽擁”句在“點”上渲染,點面結合,主次分明。從景物所處的狀態來說,“蒼然”句偏于靜態,“忽擁”句富有動感,動靜結合,生氣昂然。從景物的時空關系來看,詩人以瞬間的視覺(快鏡頭)“拍攝”廣闊空間的景象,以少(時間之少,即瞬間)總多,以瞬間的直覺反映雄偉壯闊的自然美。頸聯寫站在靈巖絕頂上的所見所聞:“碧澗傳僧梵,青天落酒杯。”“梵”,梵音。“僧梵”,指靈巖山下寺廟中僧徒誦經的聲音。“碧澗”句是俯視,也是實寫,是說溪澗碧水流淌,仿佛傳出僧徒誦贊之聲。“青天”句是仰視,也是虛寫,是說登上靈巖山絕頂,仿佛覺得青天落入酒杯之中。李白《把酒問月》詩中有云:“青天有月來幾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李賀《夢天》詩中有云:“一泓海水杯中瀉。”對此,王世貞有借鑒,也有融合與創造,不無浪漫色彩而境界煥然一新,實現了他自己追求“片語崢嶸意象新”(《孝豐吳稼竳故中丞峻伯子也……》)的愿望。詩中寫澗之碧、天之青,還有梵音聲聲、流水潺潺,色彩美中交織著音樂美,野趣中交織著禪趣,令人流連忘返。尾聯寫登山游賞之感:“雄風別有賦,不羨楚蘭臺。”“雄風”,語見宋玉《風賦》。《風賦》對楚王享受“雄風”和百姓享受“雌風”的不同情景作了具體形象的描繪。其中寫宋玉等人陪同楚襄王游蘭臺宮苑,忽然刮起風來,楚襄王敞開衣襟而迎受,說:“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者邪?”宋玉對曰:“此獨大王之風耳,庶人安得共之?”“蘭臺”,楚國宮苑名。舊址在今湖北省鐘祥縣。“雄風”二句說明王世貞不贊成將風人為地分為雌雄,也不羨慕宋玉在《風賦》中所寫的蘭臺宮苑的“雄風”,而是“別有”所愛,那就是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詞,其中有云:“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王詩隱括蘇詞,意在神往“天籟”——自然界的音響。因為領會山川自然之美,可以擴展胸襟,開暢情思,升華境界,充實人生。顯然,“雄風別有賦,不羨楚蘭臺”寄寓著詩人不滿當時朝政、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應該說,尾聯蕩開一筆,由眼前之景上溯到宋代蘇軾的詞乃至先秦時楚國宋玉的賦,從而以宮苑之風反襯山野之景,既提高了前三聯中所寫的山水之景的審美價值,又深化了詩歌的思想內涵。
值得注意的是,在詩中借鑒陸游詩、隱括蘇軾詞的,乃是倡言“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明代后七子中的執牛耳者王世貞。其實,無論在詩歌創作或理論批評上,王世貞既有恪守“詩必盛唐”、因襲模擬的一面,又有突破“詩必盛唐”的樊籬而師心獨造的一面。當他在擬古中轉向自贖與變異時,便比較清醒地認識到:“剽竊模擬,詩之大病。亦有神與境觸,師心獨造,偶合古語者。”(《藝苑卮言》)本詩中借鑒陸詩與隱括蘇詞,便是他跳出“詩必盛唐”的窠臼而在“師心獨創”中“偶合古語”的例證。
上一篇:《姜夔·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十首(其一、其三、其五、其七)》
下一篇:《李賀·雁門太守行》全詩閱讀答案|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