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刀頭
【出典】 《漢書》卷五四《李廣傳》附《李陵傳》:“(昭帝)遣陵故人隴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單于置酒賜漢使者,李陵、衛(wèi)律皆侍坐。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shù)自循其刀環(huán),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玉臺新詠》卷一○《古絕句四首》其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fù)有山。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重上天。”唐·徐彥伯《芳樹》詩:“藁砧刀頭未有期,攀條拭淚坐相思。”(見《全唐詩》卷七六)
【釋義】 漢使任立政赴匈奴接李陵,以手觸刀環(huán)(與“還”偕音),暗示要李陵歸還。由于刀環(huán)位于刀頭,《古樂府》又用“大刀頭”,唐詩用“刀頭”暗指歸還。宋詞中沿用此典。
【例句】 ①刀頭,心寸折,江南厚約,惟是儂知。(趙長卿《滿庭芳·對景》1786)這里用本典抒寫思?xì)w愁緒。②有人應(yīng)誤刀頭約,情深翻恨郎情薄。(趙長卿《憶秦娥·初冬》1804)這里用本典表現(xiàn)女主人公對離人誤期未歸的怨惱心情。③夢斷刀頭,書開蠆尾,別有相思隨定。(史達(dá)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2342)作者隨李壁出使金國。句中用本典抒寫異域思?xì)w的心情。④過了三年經(jīng)八月,驪駒聲里,青鴻頭畔,幾見刀頭折。(吳泳《青玉案·壽季永弟》2508)這里用本典敘寫盤算季永弟的歸期。
上一篇:典故《刀圭》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刀換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