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
【出處】
《老子·第六十四章》。
【譯文】
人們做事情,常常失敗于差不多就要成功的時候。
【賞析與啟迪】
許多人都曾有過理想,也曾經為之努力奮斗過,可最后的成功者卻寥寥無幾。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且不論失敗者的能力和才智等方面的客觀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缺少在“最困難的時候能夠堅持下去”的恒心與精神,就如一個登山的人,當他感到筋疲力盡而選擇放棄的時候,卻沒料到只要自己再堅持一下,就可到達山頂!可惜的是,因為他的放棄,使得他前面所付出的一切毫無意義,更無緣領略到險峰上的無限風光。
可見,持之以恒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藏頭縮尾的膽小鬼,三心二意的投機分子都與成功無緣。只有意志堅定,不畏艱難,始終如一的人,才能最終取得勝利。
有一個成語叫“功敗垂成”,充分說明了恒心的重要性。無論是對待學習和勞動,還是鍛煉身體,都應該持之以恒,善始善終。有的同學在新學期剛開始時,尚能端正思想態度,認真參加學習,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卻往往因為缺少恒心和毅力,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能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這樣的人,怎么能取得好成績呢?
上一篇:《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烈士之愛國也,如家。》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