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內心靜,故外土①亦靜。
【出處】
《金剛般若經贊述·卷下》,窺基大師撰,唐代僧人。
【注釋】
①外土:生活的空間,生活的世界。
【譯文】
內心清靜,則生活的世界也就安寧下來了。
【賞析與啟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總是抱怨生活的環境太過喧囂,各種各樣的誘惑使人心念浮動。其實,他們往往忽略了人的自我約束力。人的主觀欲望太多、太強烈,是引起內心浮躁的重要原因。
有的青少年學生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知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外界物質生活的誘惑和困擾。比如,看到別人出手闊綽,花錢如流水,而自己卻囊中羞澀,既羨慕又眼紅,心態開始失衡;看到別人今天旅游,明天聚會,天上地下,飛來飛去,好不瀟灑自在,自己卻終日家里、學校兩點一線,心態便不平衡;看到別人逛歌廳、泡網吧,自己卻整天和書本打交道,生活枯燥乏味,心態浮躁不安,怎么能潛心學習呢?
對名利看淡一點,少卻一些功利和嫉妒心理,克制自己種種不良欲望。浮躁輕率和三心二意,是求學路上的攔路虎,一個人只要少私寡欲,潔身自好,即使置身繁華的鬧市,依然可以固守自己心靈的家園,在內心營造一片恬靜、安詳的凈土。
上一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