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出自哪里,《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什么意思,《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原文出處,《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賞析。
【出處】 宋·黃庭堅 《清明》
【鑒賞】 原詩上承: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驕妾婦” 指的是 “孟子齊人章” 里所說的齊人,他每天到墳場里乞食,回家后卻驕傲地對妻妾說: 他是與富貴者共餐; “士甘焚” 是指春秋時代晉國隱居在綿山的介子推,他情愿被火燒死也不肯出來做官。這兩句詩意思是: 像那位齊人與介子推,究竟是誰賢誰愚,千百年后又有誰知道呢? 如今一眼看過去,滿地都是蓬蒿,同樣不過是一堆土丘而已! 人生無常,無論是賢是愚,到最后都將化為一堆黃土,令人感慨萬千。是非成敗全是一場空,人生又何必太過計較呢?
【原詩】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上一篇:《請君莫奏前朝曲》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