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出自哪里,《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什么意思,《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原文出處,《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賞析。
【出處】 清·李漁《清明前一日》
【鑒賞】 清明節的前一日,即寒食節,民俗這一天禁煙火,只吃冷食。1644年,清順治初年,清兵一路燒殺擄掠直殺到江浙一帶,人民在兵荒馬亂之際,流離失所,四處逃命。作者這時也正東藏西躲,苦不堪言,在荒山野地,帶著冷食,天天過寒食節。適逢亂世,雖然有明麗的陽光,陽光下有紅花綠柳,但這紅花卻像戰場上的鮮血,柳條卻似驛道上的馬鞭,逃命在荒山野地,不能按傳統的習俗禁煙過節,更不能為祖先燒化紙帛,深以為憾。整首詩描述了滿清的入侵,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及對傳統文明的破壞。
【原詩】 正當離亂世,莫說艷陽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難禁煙。戰場花是血,驛路柳為鞭。荒垅關山隔,憑誰寄紙錢?
上一篇:《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
下一篇:《故人何在,煙水茫茫》什么意思|全詩|出處|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