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六經之文不相師也,而后世不敢軒輊①。后之為文者,吾惑矣。擬韓臨柳②,效馬學班③,代相祖述,竊其糟粕,謬矣。夫文以載道也,茍文足以明道,謂吾之文為六經可也。何也?與六經不相叛也。否則發明申、韓之學術,飾以六經之文法,有道君子以之覆瓿矣④。
【譯文】《六經》的內容各不相同,不相互師法,但后世不敢評論哪個高哪個低。對后世那些寫文章的人,我就有些迷惑了。他們模擬韓愈,摹仿柳宗元,效法司馬遷,學習班固,一代代師法前人,加以述說,承襲糟粕,太不對了。文章是用來表達思想、道理的,如果文章能講明道理,稱這文章為《六經》也是可以的,為什么呢?因為它沒有違背《六經》。否則發明申不害和韓非的學術思想,卻用《六經》的文法來表達,這樣的著作,有道君子只能用它來蓋醬罐了。
注釋
【注釋】①軒輊:高低。這里作動詞用,謂評論高低。 ②擬韓臨柳:韓,指韓愈。唐代著名文學家,其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發展,氣勢雄健,說理透徹,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柳,指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學家,因參加主張革新的王叔文集團而受到貶斥。他的散文峭拔矯健,也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與韓愈并稱“韓柳”。 ③效馬學班:馬,指司馬遷,西漢史學家,《史記》作者。班,班固,東漢史學家,《漢書》作者。 ④覆瓿:比喻價值不高,只能用來蓋醬罐。
上一篇:服砒霜巴豆者,豈不得腸胃一時之快,而留毒五臟以賊元氣,病者暗受而不知也。養虎以除豺狼,豺狼盡而虎將何食哉?主人亦可寒心矣。是故梁冀去而五侯來,宦官滅而董卓起。
下一篇:自孔子時,便說史不闕文,又曰文勝質則史,把史字就作了一偽字看。如今讀史,只看他治亂興亡足為法戒,至于是非真偽,總是除外底。譬之聽戲文一般,何須問他真偽,只是足為感創,便于風化有關。但有一樁可恨處,只緣當真看,把偽底當真;只緣當偽看,又把真底當偽。這里便宜了多少小人,虧枉了多少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