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吾為人子不能養母,顧使母養耶!我生之謂何?乃棄儒就商,日夜淬勵①,惟以母勛勞②憂涉③,旬歲遂能立門戶,養母志。
【譯注】
①淬勵:激勵、鞭策。②勛勞:功勞、功勛。③憂涉:擔憂。
我是母親的兒子卻不能贍養她,難道要她養我嗎?這樣我活著是為了什么?于是舍棄儒業經商,日夜以母親的辛勞鞭策自己,一年后就能自立門戶,擔當起奉養母親的義務。
輯自《繼修新安歙北許村許氏東支譜》卷8。
【感悟】
這是歙縣許村許文廣說的一句話,許文廣幼時家里很窮,他的母親仍然讓他習儒,他不忍母親如此辛勞,毅然放棄儒業,顯示出一片孝心。徽州人更是將朱熹的《家禮》作為族規、家典的藍本而教育子弟,將孝、悌視為做人的基本倫理。我們考察徽商最初的經營活動,許多都是為了贍養父母,或繼承父志,或以顯親揚名為目的。
【故事鏈接】
汪,休寧西門人。天性聰穎有悟性,能夠過目不忘。十七歲的時候隨父親游學,為高匯旃先生看重。后來他父親去世,家道中落,他只得棄儒經商,供養母親十余年(康熙《休寧縣志》卷6)。許多徽商致富后,為了達到尊祖、顯親的目的,他們把大量的利潤轉到捐建祠堂、修墳塋、置義田、設義學上,以實現“孝”。很多徽商在行商過程中友愛兄弟,或同居共爨(讀cuàn,意思是燒火做飯),或均財析產,從不私財,以實現“悌”。
【延伸閱讀】
徽商以孝、悌為行為的規矩。朱熹把“孝”上升到“天理”的角度:“孝悌者,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也”(朱熹《四書集注》)。這是“千萬年磨滅不得”(宋黎靖德《朱子語類》)的。
上一篇:處世名言·圍爐夜話—清王永彬《富而不懂布置則恥·官而不諳管理亦羞》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吾誠不妨吾母失供養,故棄本而事末》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