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臘梅》詠蠟梅詩鑒賞
耶律楚材
越嶺仙姿迥異常,洞庭春染六銖裳;
枝橫碧玉天然瘦,蕾破黃金分外香;
反被素英渾淡抹,卻嫌紅艷太濃妝;
臨風浥此薔薇露,醉墨淋漓寄渺茫。
元代文學以雜劇與散曲聞名,元詩在詩壇上評價不高。前人論及元詩、總稱道劉因與虞集等四大家。其實,元代曾出現過不少少數民族的詩人,留下了值得一讀的詩篇。耶律楚材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耶律楚材從小博覽群書,善文工詩。其詩風雄奇蒼涼,但也有清麗之句,這首《臘梅》七言律詩,構思精巧,韻味亦佳,可見其藝術風格的一斑。
耶律楚材這首詩起首兩句,以越嶺、洞庭來點出臘梅分布甚廣。中間四句對仗工整,色彩絢麗。前兩句精雕細琢臘梅風姿,“枝橫碧玉”對“蕾破黃金”,尤見工力。后兩句微嫌菊狀太淡、梅妝太艷,進一步反襯臘梅的秀色可餐,風韻別致。末兩句詩,風格雄奇而略帶蒼涼之味,“寄渺?!币徽Z,令人浮想聯翩。
臘梅的歷史不詳,但民間流傳有個故事,相傳春秋時,鄢國國君愛冬之黃梅,但此花雖艷麗清雅,卻無香味。鄢國國君便下了一道旨意,強令花匠讓黃梅吐香,不然全部問斬。花匠們正在走投無路之際,突然來了一個乞丐,手執幾枝臭梅送給了一個姓姚的花匠,說:“別嫌此梅奇臭,與你們御花園里的黃梅,還有不解之緣呢!”姓姚的花匠把臭梅與黃梅嫁接,幾天以后,黃梅果然吐出沁人心肺的幽香。這就是“姚家黃梅冠天下”的傳說。這個故事在宋朝已廣泛流傳,宋人王十朋在《臘梅》詩中詠道:“臭味相同林下友,從今花木亦通家”。即指黃梅與臭梅嫁接之事。今天,河南鄢陵縣的臘梅特別可觀,據說該地就是姚姓花匠的故鄉。
臘梅別名寒客、久客與素兒。素兒之名,源于《賓朋宴語》一書。宋詩人晃無咎在臘梅盛開時,去王直方家作客,王送晃一枝臘梅?;我娕D梅,想起去年在王家見過一個妍麗的侍女素兒,于是吟詩答謝:“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庇谑牵D梅又名“素兒”。
在朔風涼冽、雪花飄飄的季節,秋花已謝,春花未發,“風雪催殘臘,南枝一夜空?!贝藭r,臘梅“破臘驚春意,凌寒試曉妝”,確可擅勝花壇。因而有人愛它“滿面宮妝淡淡黃;”有人愛它“凍蕊含春嬌可憐”;也有人贊它:“江南雪里花如玉,風流越樣新裝束?!钡嗟脑娙颂兆碛谂D梅的清香之中,宋人王十朋說:“一味真香清且絕”;蘇軾說:“夜聞梅香失醉眠”;劉銑說:“暗香著人欲襲骨”;陳與義說:“熏我欲醉須人扶”。這些詩都道出了臘梅香味之妙,但明人王象晉卻在《群芳譜》中指出:“臘梅,人多愛其香,但可遠聞不可近嗅,嗅之頭痛,屢試不爽?!?/p>
臘梅分素心臘梅與葷心臘梅兩種。素心臘梅花瓣、花蕊皆黃色,盛開時幽香徹骨,韻勝格高,其品格有“磬口臘梅”、“檀香臘梅”、“荷花臘梅”。葷心臘梅外瓣黃色,內瓣紫色,顏色與香味略次,但生命力甚強,不畏風寒,尤抗干旱,卻怕水淹。臘梅是庭園花卉,也宜于室內瓶插,香可盈室。臘梅可取芳香油,功效解暑生津。其花蕾浸麻油,可治火燙外傷。其莖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臘梅籽有毒,可作瀉藥,與巴豆相似。臘梅樹皮,浸水磨墨,其汁烏黑油亮,為字增色。
上一篇:韓淲《太常引臘前梅》詠蠟梅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