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和友人題僧院薔薇花三首》詠薔薇詩鑒賞
崔櫓
何人移得在禪家,瑟瑟枝條簇簇霞。
爭那寂寥埋草暗,不勝惆悵舞風斜。
無緣影對金尊酒,可惜香和石鼎茶。
看取老僧齊物意,一般拋擲等凡花。
忍委芳心此地開,似霞顏色苦低回。
風驚少女偷香去,雨認巫娥覓伴來。
今日獨憐僧院種,舊山曾映釣磯裁。
三清上客知惆悵,勸我春醪一兩杯
。露香如醉態(tài)如慵,斜壓危蘭草色中。
試問更誰過野寺,無憀徒自舞春風。
蘭缸尚惜連明在,錦帳先愁入復(fù)空。
一日幾回來又去,不能容易舍深紅。
這是作者酬和友人題僧院薔薇花的三首七律詠花詩。友人不知為誰,也未見其唱作。查薔薇古有牛棘、牛勒、山棗、薔蘼之名,為薔薇科中某些觀賞花之泛稱,今有黃薔薇、香水薔薇、十姊妹、粉團薔薇等多種,其顏色有紅、白、黃、淡黃、淡紅等類。唐代之前古人所詠薔薇多以紅色者為題,而且頗多佳句。如齊謝朓有“低枝詎勝葉,輕香幸自通。發(fā)芽初攢紫,余采尚霏紅。”梁劉緩有“鮮紅同映水,輕香共逐吹”等佳句。梁簡文帝的“石榴珊瑚蕊,木槿懸星葩,豈如茲草麗,逢春始發(fā)花。回風舒紫萼,照日吐新芽。”更為清新可喜。但上述唱作,多為贊賞薔薇花自身的艷麗和香氣,而這三首詩,除了沿襲前人贊賞薔薇花的顏色和香氣而外,主要在點明生長在郊外野寺的薔薇花,盡管其色香俱佳,但卻得不到人們的賞識,終日與雜草為伍,只能孤芳自賞而已。三首詩都抒發(fā)了作者對此花的境遇的憐惜之情。
第一首,指出裁植在僧院里的薔薇花,寂寥、惆悵,孤獨自賞,被老僧當作凡花一樣隨意拋擲。首聯(lián)一個問號,是什么人將薔薇花移栽在僧院之中,那被風吹得搖搖擺擺的枝條上面掛著一簇簇鮮紅光采的香花。二聯(lián)首句的“爭那”有“奈何”之意。也是一個發(fā)問,并帶有感嘆惋惜之情。“寂寥”,一語雙關(guān):既點明禪林的清靜,又說明薔薇花的孤獨。二聯(lián)是說奈何這孤獨的香花,埋藏在雜亂的草叢之中,因無人欣賞而帶來的無限惆悵,只能任風擺布而搖曳傾斜下去。三聯(lián)首句,只因為此花身在僧院而無緣在花影月下,面對金尊美酒,受到貴客的賞識。二句,更為可惜的是薔薇花的香氣只能同石鼎旁的茶一起消逝。尾聯(lián),對待此花,老僧是用了“齊物”論的花卉均等的觀點,把這“鮮花同映水,輕香共逐吹”的薔薇花,當作凡花一樣而輕易地拋擲掉。
第二首,指出“似霞顏色”、香氣特異的薔薇花,只是由于生長在僧院之中,被人當作凡花一般看待,也引起了我(作者)的憐惜、惆悵之情。首聯(lián)一句的“忍委”是忍受委屈之意。整聯(lián)是說,忍受委屈的薔薇花在荒郊寺院里開放,如同紅霞顏色的香花苦于無人欣賞而徘徊于草叢之中。二聯(lián),“少女偷香”,是借用晉朝賈充之女賈午與韓壽私通,而將皇帝賜予賈充的奇香偷給韓壽的典故,以形容此花的香氣非同一般。“巫娥”,系指巫山神女瑤姬來到這里尋找花中佳麗。這一聯(lián)是說,連風也驚嘆這花的奇異香氣,而雨也認定美麗的巫山神女也會來這里尋覓這花中佳麗與自己為伴。三聯(lián),承接上聯(lián),語氣一轉(zhuǎn)而為今天我之憐惜在僧院的薔薇花。是因在古老山頭釣磯上面都曾經(jīng)栽種過。尾聯(lián),三清上客,指道教中的道人來到這僧院便是貴客。這一聯(lián)是說,三清上客知道我對薔薇的命運的悲哀和憐惜之情,便勸我飲上美酒一兩杯,以解除我心上的憂郁之感。
第三首,指出“露香”、“深紅”的薔薇花直至暮春、初夏的落花時節(jié),也無人賞識,只有我“一日幾回”來去觀賞,表達了戀戀不舍之情。首聯(lián)中的“露香”,芳香之意。這一聯(lián)是說,芳香的薔薇花象喝醉了酒的佳人那樣懶散無力,被斜壓在危險的欄桿和亂草之中。二聯(lián)的“無憀”同“無聊”,有郁郁不樂之意,這一聯(lián)開頭又問,更有什么人能來這野外寺院呢?正因無人來此,薔薇花只能郁郁不樂地獨自隨春風而舞了。三聯(lián)中的“蘭缸”,指用蘭膏制成的燈。全聯(lián)是說,面對蘭膏燈下的賞花時間即將消逝,是多么地希望燈的光亮能繼續(xù)存在,為能多欣賞一會這色香俱佳的薔薇花;令人憂慮的是,時令即將進入夏季,薔薇花即將敗落,錦帳里的薔薇花也將空空如也,在這一年里再也見不到了。尾聯(lián),緊接上聯(lián),在薔薇即將敗落之際,我在一天里幾番數(shù)次地來去在薔薇花前,不愿意那么容易地舍掉這深紅顏色的花朵。
這三首七律詩,作者借薔薇花生非其地的特點,借花寄懷,借花抒懷,表達了作者對美麗香艷的薔薇花因無人欣賞而發(fā)出的極度憐惜的內(nèi)心摯情。既高度贊美了薔薇花不同于凡花的麗質(zhì)和異香,又盡情地抒發(fā)了對薔薇花的憐惜之情。可能是作者以此花自況,而深感生不逢辰的心境吧?詠花即詠人,人花一體,浮想聯(lián)翩,無限憐花惜才之心,已躍然于紙上了。
上一篇:杜牧《薔薇花》詠薔薇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