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秋朝木芙蓉》詠木芙蓉詩鑒賞
李嘉祐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到是著花時。
平時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悲。
白居易《木芙蓉花下招客飲》詩曰:“莫怕秋無伴醉物,水蓮開盡木蓮開。”木蓮,即是木芙蓉,因別于蓮花之稱芙蓉,亦名地芙蓉。
春去秋來,百花凋零。水面殘荷更映襯出深秋的蕭瑟凄涼。題曰“秋朝木芙蓉”,卻先以水面芙蓉的衰殘出之,在造成懸念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這幅素雅的秋水殘荷圖似乎已經(jīng)蘊含著一絲淡淡的愁緒。
第二句突然筆調(diào)一轉(zhuǎn),正面描寫秋朝木芙蓉的繁盛,“繁條到是著花時,”僅此一句,已寫盡木芙蓉的特色。這一幅充滿生機的畫面與前面的秋水殘荷圖產(chǎn)生極為鮮明的對比。這里作者似乎賦予了木芙蓉以秋菊的品格。誰說金風能肅物?百花凋零了,而木芙蓉卻不畏秋風,經(jīng)霜愈艷。這種品格不是很值得贊美嗎?
然而,緊接著的并不是作者對木芙蓉的贊美之詞:“平時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悲”。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自己的情感一下子投射到所詠之物上,使得全詩的情景頓時生動起來。陳子昂《感遇》詩云:“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感慨與此相同。
此詩明為詠物,實為抒情,情景交融,渾化無跡,且感情起伏波宕,層次曲折井然。
宋蘇軾《和陳述占拒霜花》詩曰:“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因此,木芙蓉又稱拒霜花或宜霜花。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韓愈《木芙蓉》詠木芙蓉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