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玉樓春賦梨花》詠梨花詩鑒賞
史達祖
玉容寂寞誰為主?寒食心情愁幾許?前身清澹似梅妝,遙夜依微留月住。杳迷胡蝶飛時路,雪在秋千來往處。黃昏著了素衣裳,深閉重門聽夜雨。
白居易有兩句膾炙人口的詩,使楊貴妃這位凄苦孤寂、眷眷情深的綽約仙子風韻長存:“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這是以花寫人,可謂極妍盡態(tài),妙筆生輝。史達祖的這首梨花詞,卻是借來的絕妙好句,“翻手為云”,以人寫花,同樣是形神畢肖,真可謂異曲同工。
史達祖曾于韓侂胄門下做幕僚,因受韓的牽連,這位才士只落得“降志辱身”,青史無名。他的許多詞,創(chuàng)作的具體時間和背景很難考訂,這首詞也不例外。就全篇來看,借梨花而自況,詠梨花而自詠的創(chuàng)作旨意是很明顯的。詞的發(fā)端概括寫梨花的心志,先從花的外部情態(tài)著筆:梨花滿樹,玉潔冰清,分外嬌美。可是那瓊枝艷花到底為誰開放呢?正如九華帳里的夢魂,久久無人問訊,怎不令人寂寞傷情?然后轉寫內(nèi)在心緒。句中“寒食”指清明節(jié),此時春事漸老,花期將闌。寒食節(jié)后,正是“夜來風雨送梨花”(溫庭筠詩)之時,念及凋零日臨,焉能不愁?起筆接連發(fā)問,表里相應,一種凄惋的愁情浮漾紙面,為全詞奠定了基調。接著,詞人運用具體的場景,深入刻畫梨花的風度和品格。三、四句以月夜為背景,概括寫色與香。“清澹”,又作“清淡”,這里是清雅、恬靜的意思。“依微”,就是“依稀”之意。梅、梨兩花色澤相似,都是先開花后吐葉,所以詞人以梅妝喻梨花的容顏。在漫漫長夜中,梨花隱隱約約顯露著梅花般的清淡和文靜,姿容端莊,氣質超俗,似乎連月兒也不忍離去。“清澹”、“依微”,似輕筆勾畫的淡雅的畫面,給人以朦朧的美感。
換頭處詞筆攝入白天的景色,由虛轉實,具體寫色香。如果說,月色下的梨花足能顯示其氣質和神韻,那么,明媚春光中便更能表現(xiàn)她的襟懷和風采了。彩蝶翻飛,秋千搖蕩,這是多么令人陶醉的境界! 陣陣幽香中泛出斑斕的色彩,明麗的色彩中傳出隱隱的笑聲。此處令人不禁想起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岑氏以梨花寫初雪,重在表現(xiàn)盎然的生機;而詞人以白雪寫梨花,意在突出非凡的氣質。香自飄逸花自開,在一片喧鬧的春意中,“寂寞開無主”的梨花依然是那樣恬靜和高潔。結尾兩句,詞人筆鋒陡折,時間上又從白天推移到黃昏,收束了外表的歡樂,照應了開篇的凄清。李重元《憶王孫·春詞》云:“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夜雨聲中,人們自然要憂慮梨花的凋落,春光的逝去。
詞家評論說:“詠物固不可不似,猶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鄒祗謨:《遠志齋詞衷》)梅溪此詞,確實深得其妙。亦有人評梅溪詞為“用筆多涉尖巧”,缺乏意境和氣骨。我以為這一篇倒是一個例外。
上一篇:陸游《梨花》詠梨花詩賞析
下一篇:趙文《阮郎歸梨花》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