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九月梨花》詠梨花詩鑒賞
韓維
粉膩迷春月滿枝,誤隨秋日弄芳菲。
料應潛作春宵夢,剛被西風不放歸。
梨花本應春日開放,而詩人所詠的卻是九月梨花,因此說是“誤隨”。詩的一開始便寫出了梨花的美好形象。梨花在春天是占盡風情的,因此自有“迷春”的魅力。“月滿枝”是形容梨花顏色的潔白。這樣,詩人把梨花的意象描繪得十分清美,接著說,“誤隨秋日弄芳菲”,說明她本應在春天展放風姿,如今卻不合時宜地開放在秋季。“芳菲”指花的香氣,《離騷》有“芳菲菲而彌章”、“芳菲菲而難虧”的詩句,都是指花香。
“料應”一句,設想之辭。詩人移情于梨花,推想梨花正在作著春宵之夢。在詩人筆下,梨花似乎成了一個多情的少女。無情之物似乎有了人的性靈。“料應”是推測之詞,同時也是使梨花幻化為有性靈之人的轉換詞。“潛”字用得極佳。因為“九月梨花”開在秋天,為秋神所司,故而“春宵之夢”只能“潛作”,頗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趣。此處細膩曲折,須細細吟味,方見其妙。第四句又一頓挫,雖然思戀春天,西風卻不放她回歸。這樹“九月梨花”,雖然在秋天芳菲彌烈,但心仍屬春日,正見其不得已耳!
這首詠梨花的詩,妙就妙在此處。本來是十分平常的題材,在詩人筆下得到了不平常的開掘。梨花宛如一個姿色可人卻滿腹幽愁暗恨的少女。她綻放在秋天,卻有如許的難言之隱。她思念著春天,卻又不能回歸,只難潛作春宵之夢。美麗的形貌與幽怨的心靈,使梨花形象的意蘊得到了升華。詩人對花事做了這樣深曲的體會,寫出了如此細膩的情感體驗。人生的許多情境,都會于其中得到“似曾相識”的共鳴吧!
上一篇:劉繪《和池上梨花詩和王融》詠梨花詩賞析
下一篇:江洙《梨花》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