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雞冠花》詠雞冠花詩鑒賞
錢熙
亭亭高出竹籬間,露滴風吹血未干。
學得京城梳洗樣, 舊羅包卻綠云鬟。
花多品種,各有天性。梅花雖有東風姿色,先春天下,未免寒氣尚重;牡丹雖國色天香,雍容華貴,春天過后,則萼殘香斷;茉莉雖芳香縷縷,濃烈、清新、幽遠、持久,但性不耐寒;蘭花雖風姿脫俗,芳香幽澹,但“優盆蘭花”,蒔養不易。而屬草本莧科的雞冠花卻能夏秋開花,穗狀花序形似雞冠,峨峨直立,高冠突兀,儼如雄健之公雞。形態新穎特異,花色鮮艷熱烈。雞冠花不僅能供觀賞,中醫學上還以其花和種子入藥,可謂觀賞、實用兩相皆宜。
《花史》載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明朝時,解縉侍奉于皇帝左右。一天,皇帝面命他作雞冠花詩。解縉吟道:“雞冠本是胭脂染,”一語剛落,皇帝忽從衣袖中取出藏著的白雞冠花說:“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立即筆頭一轉,吟道:“今日為何淺淡妝? 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戴卻滿頭霜。”可謂妙作,堪稱趣事。
此詩雖短章四句,卻寫出了雞冠花的奇貌與風姿。
首句“亭亭高出竹籬間”寫雞冠花的形態秀美,其表現手法有實寫與比較。正面實寫是描畫雞冠花亭亭玉立,形體窈窕,迎風而動,婀娜多姿。比較是指花與竹籬的比較。雞冠花高者可達五六尺,矮的僅三寸,此處自然是寫較高的一種。花籬相比,花高籬低,花姿秀美艷麗,竹籬簡陋粗樸。由于竹籬的襯托與比較,更顯出雞冠花的姿態優美。
次句寫花朵色彩紅亮鮮艷。“露滴風吹血未干”,這里用了比喻手法,并選擇了露水未干的時辰作描畫。清晨紅日東升,霞光燦爛,花冠上露水凝重,珠光閃爍,滋潤肥碩的花冠在朝陽映照下,光澤鮮艷,紅光輝映,宛如滴滴鮮血浸漬花冠,色彩奪目。這是雞冠花最美麗的姿容,最動人最有魅力的時刻。次句能逼真地表現出花的色彩,主要得力于精當的比喻。比的運用要借用于“物”,朱熹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劉勰把比喻看成“因方以借巧,即勢以會奇”的藝術方法。運用它就可以在詩文中表現出具體生動的形象或更為逼真神奇的形象。用淋漓的鮮血比喻露水滋潤的雞冠花,不僅表明了花是紅色,更表現了花色的光澤鮮艷、紅亮醒目。由此可見比喻之巧。雞冠花的花期是7至10月,直到霜冰壓得莖葉凋敗時仍不褪紅。元代姚文奐《題畫雞冠花》云:“何處一聲天下白,霜華晚拂絳云冠。五陵斗罷歸來后,獨立秋亭血未干。”正是寫的這種情景。其實,雞冠花并非僅只紅色,還有紫、黃、白等顏色。
后兩句“學得京城梳洗樣,舊羅色卻綠云鬟。”是進一步描寫花的秀美與神韻。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將雞冠花擬作一位大姑娘,她為了把自己打扮成時髦的漂亮模樣,仿效京城美女時行的發式,將發髻高高聳起,使自己富有時代的美,而不滿足于過時的陳舊模樣,從而表現出她追求新穎美的少女心理。于是,她用綾羅包扎起秀如綠云的發髻,并插上紅亮鮮艷而皺折多姿的花朵,顯得格外嫵媚多姿,楚楚動人。這便是詩人筆下形若美女的雞冠花的寫照。如此將花擬作愛美少女,并賦予姑娘極力打扮的性情,這就不僅描畫出花的秀美外貌,還賦予花以少女的神韻,使人感覺到雞冠花不僅美麗,而且純樸可愛,聰明活潑。于是,讀者面前似乎不再是一朵花,而是站著一位窈窕秀美、容光照人的少女。這就更深刻地描寫出雞冠花那生動感人的形象。擬人是有效的描寫手法。用擬人描寫出的物體一個個形神兼備、呼之欲出。如李白《月下獨酌》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杜甫《發潭州》的“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秦觀《春日》的“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辛棄疾《鷓鴣天》的“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這都是由于將人的動作,性情移用于物,故使物具備了人的特征,其物形象自然生動感人。此詩“學得京城梳洗樣”之句尤為精美,詩人將少女愛美之舉移用于花,準確而形象,因此使花也顯得更為生動感人。由于這句典型地表現了少女的生活情操,于是它對后人創作產生影響。陸游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夢從大駕親征盡復漢唐故地見城邑人物繁麗云西涼府也甚喜馬上作長句未終篇而覺乃足成之》詩中便寫道:“涼州女兒滿高樓,梳頭已學京都樣。”
此詩雖只四句,但寫花有實寫、虛寫,虛實映照;采用比喻、擬人手法,將花描畫得形象生動;描寫中從花的形態、色彩到神韻,由貌而性,由表及里,逐層深入。于是,詩人將雞冠花寫得嫵媚秀麗,純樸可愛,形象逼真,生動感人。因此,此詩可謂詠物佳作。
上一篇:楊萬里《宿化斜橋見雞冠花》詠雞冠花詩賞析
下一篇:許有壬《摸魚子賦雞冠花》詠雞冠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