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冬菊》詠菊花詩鑒賞
袁宏道
眾芳無不改,籬菊晚猶開。
護葉多編竹,憐香自剪萊。
驚心寒節(jié)破,載酒故人來。
忽憶東籬叟,狂歌試舉杯。
題為《冬菊》,實則詩中寫的是菊花由秋到冬的經歷。詩人借題發(fā)揮,抒發(fā)了對人生對社會的驚詫。
首聯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菊花的品格。第一句寫萬紫千紅無不因秋風蕭瑟而凋零。第二句寫只有那籬下的菊花在晚秋季節(jié)才開放。因為陶淵明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所以后來的詩人往往用“籬菊”把詩人陶淵明飄逸的品格與菊花聯系起來。
頷聯緊承首聯,說明因菊花在晚秋還開放,所以主人百般愛惜,生怕風刀霜劍損壞了這難得的秋色。所以,密密地編結竹籬以護那肥綠的枝葉,親自剪鋤那蓬草蒿萊,為的是憐愛那晚秋的芳馨。
頸聯是全詩的宗旨。寫的是花,指的是人世間。首句“驚心寒節(jié)破”是要害,實際是“寒節(jié)破使我驚心”的倒裝。有兩重意思。其一,詩人結籬鋤草,百般愛惜菊花,然而在百花凋零后遲開的菊花,在嚴冬到來后迎霜斗雪的氣節(jié)亦不復存在了。為此,詩人心驚。其二,“寒節(jié)”是雙關語,直接指菊花,間接指人世。“寒節(jié)”是指清流寒士的氣節(jié)。明代是最腐敗的王朝,貪污受賄喪盡天良之事比比皆是,人們已司空見慣,淡然處之了。在作者看來沒有善根的人如此這般不足為奇,可是高標亮節(jié)無視權貴的寒士,在萬歷年間,也往往棄清混濁,失節(jié)而投靠權貴。善惡、美丑、友仇、人獸的顛倒使詩人驚詫。這個“驚”字是古今中外藝術大家的三昧真諦。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是千古名句;羅丹的巴爾扎克塑像,呈現出驚恐萬狀的情態(tài),才被世界承認。袁宏道的“驚心”是詩人的靈感,傳遞了大明江山走向沒落的信息。他的詩“唯恐真之不極也”,而這“驚心寒節(jié)破”的警句,便是他對時代的真實感受。第二句“載酒故人來”是生活中尋常小事,然而借故人之酒聊且澆愁也是一點慰藉。
尾聯,首句是詩人在對現實失望之時,在懷古中尋求楷模。用“忽憶”二字說明自己在與故人飲酒時,頓時感到自己和真誠恬淡終生保持寒節(jié)的陶淵明契合一致了,于是便舉杯狂歌起來。
全詩中的一驚一狂便是袁宏道的性靈所在。
上一篇:李夢陽《菊花》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元稹《菊花》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