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劉員外寄移菊》詠菊花詩鑒賞
李山甫
秋來緣樹復緣墻,怕共平蕪一例荒。
顏色不能隨地變,風流唯解逐人香。
煙含細葉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黃。
深謝栽培與知賞,但慚終歲待重陽。
唐人詠菊名篇不少。有人覺得菊花在涼秋開放,待其凋謝,就值嚴冬,再也無花可供欣賞了,因此便覺得菊花十分可貴。如元稹《菊花》一詩中就有句云:“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還有一些人寫菊而有所寄托,如黃巢《題菊花》和《菊花》兩首就是如此。李山甫此詩也屬這一類作品,只是思想深度和藝術成就不及黃巢之作。
詩一開始便交待菊花生長的時間和狀況:“秋來緣樹復緣墻。”一叢叢、一簇簇的菊花在秋天到來之時,緣樹緣墻,競相開放,現出一派生機。在詩人的筆下,這些菊花似乎都很有心計:它們所以爭先恐后地開花是因為看來蕭條冷落的秋天來了,如不乘時就勢,恐怕就要同那平川野地上的雜草一樣在西風寒霜之下枯萎了。這就是詩人第二句所說的“怕共平蕪一例荒。”一個“怕”字,便把菊花寫活了,使它具有了人的靈性,詩意隨之翻新。
三、四兩句:“顏色不能隨地變,風流唯解逐人香。”則是著重描寫“移菊”和菊花之香。菊花從一地移到另一地,它的顏色沒有什么變化,原來是什么顏色現在還是什么顏色。它最突出之處是它的香氣,它也唯獨憑借它的清香取人。這里詩人用“風流”二字寫菊,后邊又加“唯解”二字,筆調活潑,富有情趣,突出了菊花的特色即香氣。其香若何?詩人謂之“逐人”,表明其味濃郁,傳送極遠,并且經久不絕,否則何以“逐人”呢? “逐人”二字不僅表明菊香之濃郁強烈,而且把菊花寫得活脫如生人,實在是傳神之筆。
五、六兩句主要描寫菊花的形態(tài)和顏色:“煙含細葉交加碧,露拆寒英次第黃。”前句寫菊之葉,生動具體,菊枝上那密集的細葉呈淺灰色。初看似乎是包裹著一層煙。深秋以后,經過霜染露洗變得碧綠青翠。后一句描寫菊花開放的情態(tài)及顏色:“露拆”二字極為精妙,傳神地描繪出菊花帶露而開的神韻。入秋以后,那清涼透明的露珠灑落在菊花的蓓蕾之上,那美麗的花苞次第張開,露出金黃的笑臉,花瓣上帶著寒氣,發(fā)出襲人的清香。這一聯(lián)中的“交加碧”與“次第黃”對仗工穩(wěn),互相照應,極盡菊花帶露而開的風神韻致,不失為狀物佳句。
詩的最后兩句:“深謝栽培與知賞,但慚終歲待重陽。”明里是菊花的感激之語和慚愧之詞,但卻是言外有意。李山甫屢試不第,政治上找不到出路,又無人薦拔。所以曾以菊花自比,傾吐心中的苦衷。他在《菊》一詩中借菊而描寫自己的困境:“籬下霜前偶得存,忍教遲晚避蘭蓀。也銷造化無多力,未受陽和一點恩。栽處不容依玉砌,要時還許上金尊。”又借菊感嘆自己沒有人知賞:“陶潛歿后無知己,露滴幽叢見淚痕。”現在劉員外能寄移菊來,說明人家多少還看得起他。這對“年年今日誰相問,獨臥長安泣歲華”(《寒食二首》)的他來說,多少是有點安慰的,心里不免有些感激。所以便在此詩中借題發(fā)揮,對劉員外這點知賞表示深深的謝意,同時也對自己長期等待時機、但始終沒有出頭之日感到慚愧。
這首詩在藝術上突出點是采用擬人化手法,使菊具有人的性靈。例如寫菊緣樹緣墻而開是“怕共平蕪一例荒。”寫菊之香又用了“唯解逐人”四個字,這樣便把菊寫活了,詩的意境也顯得新鮮。另外最后一聯(lián)詩亦菊亦人的雙關語也很巧妙,表現出詩人精巧的構思。
上一篇:鄭璧《奉和陸魯望白菊》詠菊花詩賞析
下一篇:羅隱《菊》詠菊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