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李花》詠李花詩鑒賞
楊基
憶與盧全共看來,花光月色兩徘徊。
江村遠處長相識,風雨寒時已早開。
霽雪玲瓏愁易濕,春冰輕薄笑難裁。
江城二月城西路,誰惜柔香滿翠苔。
明代楊基(1326—1378)這首詠李花詩最大特點是借鑒了唐代大詩人韓愈詠李花詩詩意。首聯就點明了這一點。“憶與盧仝共看時,花光月色兩徘徊。”盧仝,見韓愈《李花二首》中。“夜領張徹投盧仝”句,韓愈領侄婿張徹去盧仝家觀賞李花。楊基在詩開頭這樣說意思是此時所看之李花應或許與當年韓、盧等人共看之李花相同。相同之處即“花光月夜兩徘徊”,李花特色依然是貞潔素雅,同皎潔月光相仿佛。第二聯“江村遠處長相識,風雨寒時已早開。”意思是李花開放時節尚值風雨春寒,詩人早已觀賞多時,已是老相識了。這老相識有兩層意思,一是早就從詩歌中得知韓愈同盧仝共看,詩人“憶”之,也是同李花相識,二是眼前李花開已多時,觀賞多時,故稱長相識。“霽雪玲瓏愁易濕,春冰輕薄笑難裁。”是對李花的具體細致刻劃,意思是李花好似雪后初晴,陽光照耀下的白雪片片玲瓏剔透,給人以即刻就要融化之感。其花瓣輕薄好似春天即將化解的冰片那樣,難以剪裁其音容笑貌。這一聯真可以說是刻意求工。韓愈寫李花有“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說李花自如冰雪飛天。楊基套用此意,雖氣勢不如韓愈,但就工巧而言,卻還頗有韻致。最后詩人以“江城二月城在西,誰惜柔香滿翠苔。”作結。意思是誰是李花知音,愛惜李花柔香落滿翠苔之上呢?當然是詩人自己,因為他是李花的長相識嘛。但楊基這個意思卻是借用韓愈詩句“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李花贈張十一署》)筆意脫化而成。其實,楊基完全可以用其他什么形式表達意思。但明人作詩好仿唐人筆法,往往師其形而不得其真。詠李花詩能借鑒前人用筆,是這首詠李詩特點。這使詩頗有書卷氣,用筆工巧,韻致深長,但同時又缺乏新鮮感,這又是其不足之處。藝術貴在創新,單純模仿是沒有出路的。
上一篇:楊萬里《山莊李花》詠李花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