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秋蓮》詠荷花詩鑒賞
劉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誰通。
不堪翠減紅銷際,更在江清月冷中。
擬欲青房全晚節(jié),豈知白露已秋風(fēng)。
盛衰老眼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劉因的這首《秋蓮》詩同其它刻意描寫荷花形態(tài)的“即景”詩不同,它別有一番意境。
詩人首先用“瘦影亭亭”和“淡香杳杳”勾勒出秋日蓮花的特有神態(tài),又用“不自容”和“欲誰通”這樣擬人化的寫法表達(dá)了人物內(nèi)心的惆悵,人的情思與花渾然一體。用“瘦”字寫花,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可謂高手,如“露濃花瘦”(《點(diǎn)絳唇》),“知否? 知否? 應(yīng)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至于說“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醉花陰》)則更是既寫花又寫人的名句。劉因詩中的“瘦影”既是寫秋蓮,也有人物情感的寄托。
然而時令畢竟已入秋,此時的蓮花已非“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如頷聯(lián)所說是“翠減紅銷”,在這里“翠”,指蓮葉;“紅”,指蓮花。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其《贈荷花》一詩中就有“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的話,其“翠減紅衰”與劉因詩中“翠減紅銷”只差一個字,而所表達(dá)的意思是一致的。而且,這種“翠減紅銷”的悲涼景象,又置于“江清月冷”的背景下,怎能不使人“更”增添幾分傷感,這與楊萬里筆下的蓮花形成了多么強(qiáng)烈的對比:一個是“接天蓮葉”,“映日荷花”;一個卻是“翠減紅銷”,“江清月冷”。由此不難看出詩人此時的心境了。
頸聯(lián)寫詩人想要保“全晚節(jié)”的夙愿以及人世滄桑的慨嘆。劉因曾拒絕元世祖忽必烈的征召,“固辭不起”,不愿做官,似乎有一種退隱的思想,但他在另一首《送友生》的詩中又說:“吾儒關(guān)世運(yùn),晚節(jié)見初心”。可見他對“世運(yùn)”也并非莫不關(guān)心。
詩人在尾聯(lián)中進(jìn)一步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操守。雖然久居鄉(xiāng)間過著貧寒的生活,寂寞孤獨(dú),但“盛衰老眼依然在”,他還要看一看這人間世道的興衰變化。他還曾說過“人間碧海幻,老眼青銅磨。”(《泛舟西溪》)他對自己仍有一種自負(fù),一種追求。
上一篇:元好問《鷓鴣天蓮》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敏中《臨江仙芙蓉》詠荷花詩賞析